返回 大明之天子守国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章 朱高炽的班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与杨士奇相同的是,他也是在建文二年来到了朱允炆的身边。然后在朱棣时期得到重用。

    与那些读死书的书呆子略有不同的是,杨荣从来都不读死书。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心思缜密的他凭借一句话就让朱棣对他另眼相看。

    朱棣靖难胜利后进入南京,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直奔皇宫。

    累死累活四年,眼看胜利就在眼前,朱棣似乎已经等不及了。

    可是这个时候杨荣却站出来。一句话就让朱棣彻底信服。

    “殿下先继位还是先祭陵,你一定要想清楚。”

    你可想清楚,你的口号是起兵靖难,打进南京城都不去跟老爹说一声,直接就去皇宫当皇上,你这篡位的罪名可就坐实了。

    一句话:那啥你也得做,牌坊也要照立不误。

    高,实在是高。

    年纪轻轻的杨荣,厚黑的段位直逼朱棣。

    从此杨荣进入了朱棣的视线,待文渊阁一成立,杨荣便成为了光荣的一员。

    后来杨荣因为善断,几次随朱棣远征漠北,因为表现良好,而获得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掌管朱棣的印信。

    与杨士奇一样,杨荣也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只是因为为人低调而不被人知。

    多年后,正是因为杨荣的这一特殊身份还有能谋善断的特点让朱高炽登上皇位。

    最后一位也姓杨,巧了么这不是。

    这个人就是三人当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杨溥。

    他与杨荣是同学(都是建文二年的进士)同事(翰林编修)。与前面二杨不同的是,杨溥在永乐元年就被朱棣派去服侍朱高炽,算是二杨的前辈。

    他进入朱棣的视线是因为一件特殊的事情:蹲监狱。而且蹲的还不是一般的监狱,锦衣卫的诏狱。

    能进入锦衣卫诏狱的都不是一般人,而能活着出来的就更不是一般人了。很多进入诏狱的人基本上就直接躺平了,等死就行了。

    可是杨溥却不一样。

    他每天在监狱里都做一件事:读书。在那样阴暗、潮湿时刻散发恶臭的地方,能始终如一的坚持读书本身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杨溥还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就更难能可贵。

    很快杨溥的这种行为就传到了朱棣的耳朵里(行为太过怪异,让人难以理解,引起很多人的非议。),这引起了朱棣的注意。为了证实自己听到的信息,朱棣特意找来了纪纲问他杨溥在干什么。

    幸亏不是问“溥犹在耶”,不然杨溥性命不保。

    纪纲将杨溥的表现跟朱棣做了汇报,朱棣特意叮嘱纪纲,一定要好好关照杨溥,因为朱棣知道,这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人。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能怕什么?

    人才!

    以上三个人简称三杨,他们都在明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关于储君之争,这三个人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三杨,太子能否顺利登基都是个问题,更别提什么仁宣之治了。

第65章 朱高炽的班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