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之天子守国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章 朱高炽的班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直冲在前头为朱高炽摇旗呐喊的解缙被朱棣赶出了京城,这让太子党遭到了重创。太子党少了一个偶像兼具实力的人物。

    可是朱高炽不只有解缙一个人,在他二十多年的储君生涯里,始终有人坚定的站在太子一方。

    这些人可能没有解缙的才学,可是他们也有可贵的品质:始终如一。他们与太子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终于一起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首先我们介绍这个人便是杨士奇。

    朱高炽在解缙的帮助下,被册立为太子,可是如果没有杨士奇,朱高炽却并不一定能登上皇位。

    在永乐年间那场关于储君之位的争夺可谓惨烈异常。而朱高炽正是在杨士奇等人的帮助下披荆斩棘,才终于战胜了朱高煦,站在了权力的最高峰。

    杨士奇的一生绝对能对的起他名字当中的那个奇字,一生都颇具传奇色彩,他屹立四朝不倒,成为明朝有名的文臣,与朱高炽、朱瞻基共同缔造了历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

    杨士奇出生在元末,比朱棣小五岁。

    幼年的杨士奇便遭遇苦难,一岁半的时候,父亲去世,可是杨士奇有一位好母亲,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杨母始终没放弃杨士奇的学习。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或许正是杨母的这种韧性让杨士奇在今后的从政道路上虽然屡次遭遇不幸,但总能凭借自己的坚韧逢凶化吉。

    总之一句话,幼年的杨士奇屡遭不幸,但是不坠青云之志。

    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在杨士奇身上得到了印证。

    在明代,你要想当官,那么来考试吧。考中进士,你就有机会做官了。

    南京欢迎你。

    而杨士奇能当官完全是因为自己读书多,有扎实的文学功底。

    建文二年,三十六岁的杨士奇被人保举为《太祖实录》的编撰。由于工作出色,得到了主编方孝孺的赞赏,被提拔为了副总裁。

    从此杨士奇正式进入官场。

    后来朱棣起兵靖难,成功登基,为了泄愤,朱棣杀了读书人的种子方孝孺,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朱棣为了挽回读书人的心,筹建了文渊阁,杨士奇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之一,从此成为朱棣的重臣。

    与解缙相同的是他也拥护朱高炽当太子。与解缙不同的是他要比解缙老成而有心计的多。与解缙的高调不同,杨士奇为人十分谨慎,从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不将别人对自己说的话讲与任何人听。明明是太子最忠实的拥护者,却从不为人知。可见其城府之深。

    不过幸亏杨士奇城府够深,才没有暴露自己太子党的身份,而二杆子解缙早早的就被朱棣赶出了京城。否则没有了杨士奇的鼓励、陪伴,太子的储君之路恐怕会走的更加艰难。

    除了杨士奇,太子党还有一个人。

    碰巧,这个人也姓杨,杨荣。

    与杨士奇的人生经历不同,杨荣走的就是寻常读书人最常走的路。

    读书—应试—做官。

 &

第65章 朱高炽的班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