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盘点:开局评选十大诗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少陵落笔诗史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不愧是“诗史”的内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生的希望就在不远处却触碰不到。”

    “所以这些贪官污吏,豪门贵族,是我平生最不齿的存在。”海瑞对此感触颇深:

    “这些蛀虫,就应该彻底清除。”

    此时在草堂上的杜甫也有些情绪不稳定,跟随着视频再度回顾过后,他又被那天的悲愤所影响,对家人的遭遇与此时的境况忍不住的再度落泪。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熟悉的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杜甫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名微,没有被囚禁,他很快就逃了出来。”

    “噗嗤。”一句不合时宜的笑声在评论区发了出来:

    “之前仙师讲王摩诘之时,就说过此事,我还以为是何人,没想到这个幸运儿竟然是杜少陵。”

    “哈哈哈哈,虽然这件事情很严肃,但我还是忍不住想笑怎么办?”

    “+1,杜少陵在他那个时代的确不出名,以至于叛军都不在乎,要是让安禄山看到视频,想必要后悔死了。”

    “叛军硬生生把一块大肥肉从嘴边送走了,乐死我了。”

    “杜少陵在那个时代虽然没有多少名声是件坏事,也让他穷困潦倒,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件事上反而是因祸得福了。”

    评论区众多文人此时的调侃让有些伤感的杜甫也破涕为笑,那时他只是当自己运气好,没想到叛军只是不重视他,否则他很有可能成为刀下亡魂。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到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到凤翔投奔肃宗。”

    “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以排忧遣闷。”

    “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

    “这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视频的画面转到了杜甫被贬的路途上,他一人独自骑着马叹息不已,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让他充满了愤懑。

    拿起手中笔,即为文人剑。

    再看看自己骑着的那匹瘦马,杜甫不免再度有感而发,开口吟出了《瘦马行》: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

    士卒多骑内厩马,惆怅恐是病乘黄。

    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

    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睹物思人,“失主”,“远放”的,究竟是这匹瘦马,还是他这已经潦倒不堪,“瘦骨嶙嶙”的千里马呢?

第七十三章 少陵落笔诗史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