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盘点:开局评选十大诗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三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有亲眼见过世间的丑恶一面,才有人能站出来去面对,去谴责这一切。

    “乾元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

    “这同样也是杜甫诗风的代表作品,他在这组作品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也是杜甫的作品被称为“诗史”的重要原因。”

    视频画面再度放在了杜甫的身上,但这次却是以杜甫的视角来见证眼前的一切:

    杜甫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但刚躺身还没有睡安稳,就听到了官吏的声音。

    这么晚了,官吏来这种小村庄要做什么呢?从门口的吵闹中,杜甫才听到了一丝端倪:原来他们是来抓人做劳役的。

    可是这家人不是只剩一对老夫妇了吗?为什么还要来征役呢?

    克制住内心的不解与愤怒,杜甫继续听了下去。

    不过在这之前,杜甫听到墙边有动静,起身一看,原来是在他进村时招待他的那位老翁,已经翻墙逃走了。

    不过这样也好,老翁走了的话,这家人就只剩下妇孺了,官吏应该就不会再做什么了吧?

    抱着这样的心情,杜甫才轻松了一些,能够继续听刚才走出去老妇应对官吏的话语。

    可情况与他想的恰恰相反,杜甫还是听到了官吏凶恶的喊叫声,以及老妇啼哭的哀鸣声。

    “征人丁,抓劳役!你们这些刁民谁都别想逃!一家必须派出一人去,否则的话,就别怪我不客气。”

    杜甫看不到官吏此时的表情,但脑海里已经有了画面:

    一个凶恶的小吏围着一个老妪逼问着要人,还不断给周围的官兵打着眼色,要是没人站出来的话恐怕一家人都无法幸免于难。

    老妪哭哭啼啼的声音让杜甫听着揪心:

    “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余两个儿子最近刚战死了。”

    “死去的人永远逝去,不能再复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全家人没有一条完好的衣服,官爷啊,求求你高抬贵手放过我们家吧!”

    可官吏依旧不依不挠:

    “你家里剩几口人与我何干?但这劳役的份额每家都是跑不了的,你要是再不决定的话,就别怪我们直接进去搜人了!”

    杜甫此刻很想站出去同这些官吏理论一番,但他一个没有背景的文人在此刻站出去的结果他也是清楚的。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是在这乱世之中穷凶极恶的官兵?

    逞一时的匹夫之勇是没有用的,只有将这些事情揭露出来,引起关注,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可,就这样看这些官兵继续为非作歹下去?

    杜甫的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他最后还是决定站出去,无论结局如何,最起码自己的良知不会受到谴责。

    可杜甫还没来得及走出去,老妪已经开口了:

    “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但请允许我跟从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还赶得上做早饭。”

    老妪话一出,官吏这才满意的带着人离开去往下一家。

    一夜无语,可杜甫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都无法入眠。

    凛冽的风声从窗外传来,杜甫在风声中能隐约听到伴随着的低声抽噎。

    天亮了,杜甫急急忙忙的离开了这一家,他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妇孺悲伤的神情,但是在半路上遇到了逃走的老翁,只能强忍着情绪与他打声招呼道别。

    画面到这里戛然而止,转而来到了杜甫的家中,杜甫愤然而写:

    “石壕吏

第七十四章 三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