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盘点:开局评选十大诗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嗯?”这次轮到李隆基发火了:

    “我还说怎么回事,如此有才华的大诗人朕竟然从没有听说过,原来是李林甫干的好事!”

    “收回李林甫的追封!还有,朕想起来了,重用安禄山这等蕃将也是这奸贼的主意!朕被奸人蒙蔽许久啊!”

    此时的李林甫刚去世不久,李隆基本还打算追封李林甫,在陈羽讲到这里时怒从中来,顺带着想起了另一茬事,于是李林甫就变成了李隆基口中的“奸人”。

    “杜少陵有才却不被重视,以至于在长安漂泊这么久,生活穷困潦倒。”陈羽叹息之余再度指责李隆基:

    “所以我说,就算没有那场大乱,你也难逃其咎!”

    刚才还神气无比的李隆基现在又变成了落败的公鸡,喃喃自语:

    “皇帝做错的事,那能叫错事吗?那叫被奸人所蒙蔽!”

    “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接下来的事情,是杜甫思想与诗风发生转折的重要事件,也是他在长安十余年里的感受。”

    “为什么仙师每次说这种话,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

    评论区里的一句话瞬间引起了点赞。

    “自信点,把预感去掉,肯定出事了。”

    “仙师一语,生死难料。”

    “杜少陵,哎,可怜杜老了。”

    视频的画面再次变化,视频中的杜甫已经年过不惑,白发丛生,看上去极为沧桑,已经没有了上次视频中的豪迈与意气风发,更像是一个为了生计奔波不已的普通人。

    杜甫回到奉先省家,但刚刚到家门处就听到哭泣声,他连忙顾不得其他事的跑了进去,得知的真相让他顿感天旋地转,差点没有当场晕厥过去:

    他的小儿子在饥饿中没有扛住,死了。

    盛世?长安?

    这十年不过是走马观花,黄粱一梦罢了!

    杜甫心中的悲愤已经难以抑制,他需要发泄!

    用文人的手段去发泄这一切!世道的不公,悲伤的经历,愤怒的情绪!

    提起笔,杜甫一改这十年来的向现实低头,写下了他的这首愤慨之诗。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写到这里,杜甫想起自己年少时期的壮志,现在回想过来是多么愚蠢可笑,不合实际,现在反而落得个到处碰壁,头发花白的结果。

    但是他此时对百姓的生活关注已经很深刻了,即使是引起同辈的嘲笑,杜甫也丝毫不在意,反而更加关心起贫苦百姓来。

    “非无江海志,潇洒

第七十二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