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炼钢[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从前几日,金枝商行的各位经销商拿到了每人20块镜子后,仅仅过了5日。
这几个经销商再次到来,还是要购买镜子。
经过简单的询问,醉金枝也了解,原来经销商买回去的这批镜子,大多都是用于送礼了。
根本没有在市面上流通,怪不得,没有人慕名而来啊。醉金枝暗自思付着。
“几位还是每人20面镜子吗?”
“对,对,我们每人都是20面。”
很快小厮,就将镜子送到了,各个商人的车马旁,检查无误后,付款又是9万两。
马如龙知道后,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准备炼钢铁了。
明朝是一个皇帝处处给百姓让利,官员千方百计捞钱的朝代,只是后面被广大的读书人(资本家代言的那一批)玩坏了。
洪武二十八九月《明实录》有这样的记载
“各处续开炉冶,今已三年,而内库见贮铁凡三千七百四十三万余斤。上以库内储铁已多诏罢各处铁冶,令民得自采炼。而岁输课程每三十分取其二”
洪武十五年记载也能看,官营之外矿区并未限制私人,朱元璋说“利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
当时劝朱元璋官家独自经营铁矿的官员也被他流放,可见让利坚决。
若不许民间自由开采炼铁,则也无所谓民得其利。洪武二十八年允许私人开采,是指原先指定的十三处官营冶铁所的铁矿也对私人开放而已。停止各处官冶,恰是内库贮铁满足国家需要后的主动选择。
马如龙之所以一直不去碰钢铁这块,核心还是太费钱,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相对于利润来说,远远不及其他的产业。
但是钢铁又是重中之重,自己别的产业,由于规模小不容易,被人轻易盯上。但是钢铁这块,占地规模也大,藏不住的。
以前是没实力,即使建立了钢铁厂,人家折腾几次也就没人敢来上工了或是没有原料提供了。自己是不关门也得关门。
现在短期内18万两白银,增加的马如龙的底气。
马如龙设计的是日产50多吨钢的转炉,转炉是指可以倾动的圆筒状吹氧炼钢容器。炉体圆筒形,架在一个水平轴架上,可以转动。用来炼钢。
转炉炉体用钢板制成,呈圆筒形,内衬耐火材料,吹炼时靠化学反应热加热,不需外加热源,
炉料主要为铁水和造渣料(如石灰、石英、萤石等),为调整温度,可加入废钢及少量的冷生铁块和矿石等。优势就是产量大。
各朝代产钢量多少?
唐元和初年,每年的铁产量是207万斤;
北宋治平年间,铁产量是824万1千斤;
南宋初年是216万2144斤(不包括北方的金国);
元朝中统四年(1263年)584万4000斤;
明朝永乐初年,是1957万5026斤。
明代钢铁产量达到我国历史最高水平,洪武初年,全国官营生铁年产量1847万余斤,是唐代8.9倍,北宋的2.8倍,南宋初年的8.1倍,元代的3.1倍。”
这样一年不到两万吨钢,差不多是目前大明开采铁矿石的极限了,因为矿石的
第53章 大炼钢[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