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佣兵为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章 大炼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开采存货销售比,基本维持在3:1的情况。

    马如龙这个在后世,没开工就要被环保部门查封的小小迷你炼铁厂(后世50万吨以下都是落后产能要关停),开工就是大明的整个官方统计的冶铁量。

    要炼钢铁,就要先买钢铁,接下来就是,让醉金枝通过各路商人,水运、陆运一起大买,铁矿石,生铁,苏钢(宋代灌钢法的升级,品质好),煤炭都是不限量的采购。

    海边的礁石区也被马如龙用自带的高能炸药,炸了一片。一次停上几十艘千料(料容积单位排水量约为0.33吨)内的船还是没问题,岸边码头早已铺上的了水泥路,和货物堆放仓库区域。

    没办法这是马如龙让醉金枝新买的相连区域,花费500两,好处1500两的3000多亩盐碱地。

    狼烟台这个环境是是黄河冲击平原,货物吞吐量维持几千万人的需求是没问题的。再扩大辐射就有点捉襟见肘,好在现在明末全国也不到两亿人。

    自己随便炸下,维持半个大明的货物吞吐都没问题(老百姓也没啥东西,不像后世物品五花八门),前提是上电气化设备,马如龙可不想被读者打脸。

    煤炭要先炼化成焦炭,马如龙自然不舍得,用太土的方法,直接附土点火烧,也能无氧焦化,但却要损失一半。

    炼焦的一氧化碳正是转炉精炼时的必须燃料。

    手握精密加工设备的马如龙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加工各种设备。一些粗大的外围不要求精度的设备,也就交给了铁匠去搞,去铸造。

    马如龙只负责高精度的加工,如阀门,仪表,储气罐等等之类。

    高精度手动机床作坊内,时不时的有工匠送来铸造好的齿轮,这些齿轮轴承等部件都是由铁匠坊那里先按照马如龙给的规格尺寸,铸造出来。

    然后让人送到这里,马如龙再二次精加工,旁边还站着十几个少男少女,手里拿着书本、纸笔,不时的记录着什么。

    这些少男少女,都是马如龙的徒弟,跟着马如龙学习操作知识。

    属于边看操作边思考理论,至于实践,现在想也别想,哪怕都弄明白,也要从木头机床练起,自己这些设备,损坏一样都是,要花大精力修复的。

    3d打印机的耗材可是用完算逑。将来有什么异形件、超大件,还得靠3d打印机。

    用数控车床那前提是马如龙得有单片机和数控芯片啊。哪怕有了这些,就一个车床导轨钢的应力,新铸造的钢板就要放上2年来消除应力。

    2个月后,码头上出现了一个龙门吊,设计承重10吨(不好意思,这时代的钢铁质量太多了,真怕出事。)码头两侧铺有钢轨。

    和现代龙门吊不同的是,除了小还有就是在一旁的支架上,有个长尾巴,尾巴尽头是间水泥房。

    里面是套蒸汽机和变速齿轮和一个小发电机,尾巴自然是钢缆和电缆,利用蒸汽机带动龙门吊工作,挂钩下挂着巨大的电磁铁,专门是用来装卸铁矿石的。当然也可以勾其他东西。

    轨道的尽头是一个蒸汽碎石机,用于将铁矿石,挤压碎,同时该蒸汽机也带动了一个小电机为旁边塔吊的电磁铁供电,塔吊二次吸附铁矿粉时,矿粉的含铁量就会超过55%,相当于二次提纯。

    而无法吸取的矿粉,装车用于去烧砖,不能浪费。

    二次提纯的矿粉直接通过钢轨上的铁皮车由蒸汽机带动送往炼钢厂,中途空置的车厢还会装入焦炭,熟石灰,萤石等练钢材料。

    蒸汽机车进入钢厂,将矿粉送入进料口,是座小高炉,通过一系列操作炼出铁水流入转炉二次精炼,最后成钢,通过轧机,做成2毫米和4毫米厚度的钢板。

第53章 大炼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