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牧篇(5)[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谁,有多少兵力,都没有记载。但,根据残缺的史料,还是能够得到一点消息。\n  秦始皇时期,伐赵的将领记载的主要有以下几位:王龁(公元前244年去世)、蒙骜(公元前240年去世)、桓齮(公元前233年,宜安之战败给李牧,不知所踪)、杨端和(两次伐魏,一次伐赵,灭邯郸就是以他为将)、羌瘣、王翦(公元前236年伐赵)。\n  番吾之战,北路军很有可能是羌瘣。秦国南路军的将领有可能是杨端和。\n  通过发挥想象,李牧是如何打赢番吾之战的呢?\n  李牧率军赶到番吾,趁着秦军立足未稳,先发制人。再加上,李牧战场经验丰富,临阵不惊,指挥若定,先给番吾秦军以沉重的打击,接着跟踪追击,驱逐秦军退出赵境。随后,立即回师南进,防守邯郸。\n  漳河沿岸的秦军闻讯,不战而走,上党等地的秦军也纷纷撤退,不敢应战。李牧再次力挽狂澜,驱逐秦军,成为了收复赵国江山社稷的名将。\n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番吾之战是驱逐战,没有发动歼灭战呢?\n  这不能怪李牧军事能力不行,而是李牧手中的兵力缺乏。赵国经过多次大战,能战、可战的兵力,已经不多。也可以说,赵国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对败亡的秦军进行追击和围歼,只能勉强将其击溃,并退守邯郸\n  总之呢?李牧凭一己之力,维系着赵国的存亡。无论是宜安之战,还是番吾之战。李牧在敌强我弱、兵少将寡的情况下,逆袭战局,击败秦军。\n  番吾之战的胜利,不仅证明了李牧的军事才华,还保住了邯郸,同时也让秦国的国策发生了改变。邯郸也因为此战,暂时获得了喘息之机,秦国数年内不敢窥赵。\n  然,秦始皇没有留给赵国和李牧太多的时间。毕竟,秦国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历经四代人的努力,再加上燕王喜两次伐赵、匈奴出来捣乱,才拖垮了强大的赵国。秦始皇,怎会给赵国喘息的时间,让他恢复国力再次强大了。\n  公元前230年,是有意义的一年。秦始皇启动了亡诸侯,并天下的战争。秦始皇首战灭国的诸侯:韩国。\n  秦始皇没废多大劲,派了一个不出名的人内史腾,一战灭了韩国。\n  韩国灭了,秦始皇下一个动手的对象:赵国。\n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发动了灭赵的战争。接下来,等待李牧的是一场硬仗。因为,他的对手很强大,不仅有伐魏、伐赵,未尝一败的杨端和。还有一位战国四大名将,亡诸侯最多的人:王翦。\n  杨端和、王翦经常与赵国对战,打了十六年以上,有丰富的对战经验。因此,亡赵的任务,秦始皇交给了杨端和、王翦。王翦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最后一个出场的。他是开启亡诸侯最多的名将。亡赵国,是他第一个亡诸侯之战。\n  但,此时,赵国是很难打。因为赵国有个武安君李牧。\n  秦始皇亡赵,兵分两路。(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n  一路以王翦为将,兵出井陉,切断赵国代郡援兵南下,驰援邯郸。\n  另一路以杨端和为将,兵围邯郸。\n  那么,秦国大举来攻。李牧,又会如何应对,能否再次力挽狂澜。王翦、杨端和、李牧,这三人之间,又会有怎样的精彩故事。

李牧篇(5)[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