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篇(6)[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牧死,赵国亡\n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做出亡赵的政令,派出了三位能打的战将(杨端和、王翦、羌瘣)。出动至少三十万兵力,三路进发,南北夹击,一战而破邯郸。\n 秦国大举来攻,先来看赵王迁反应?\n 赵王迁继位以来,都在和秦国打。有输,也有赢。\n 赵王迁从继位至今,赵国屡遭秦国攻打,接连丢失宜安、平阳、武城、狼孟等地。最大的一次损失,是赵将扈辄战死,十万将士被杀。\n 索性地是李牧出场,在宜安之战、肥之战,击败了秦军,斩杀十万,秦将桓齮逃亡。番吾之战,再败秦国北大军,并将秦军驱逐出境,搬回了脸面。\n 这两年,赵国运气不好,先有一场大地震,后闹饥荒。秦国,在这个时候大举出兵。赵王迁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与秦国一战。\n 如果不打,赵国就会沦为韩国的下场,被灭国。赵王迁不想赵国成为下一个韩国,一个字:战。\n 那么,赵国能打?\n 答案:没有选择。\n 那么,赵国能打吗?\n 赵王迁没有选择,但也有打底气,理由:\n 1、赵国有可战之力,据估计,赵国尚有十万之兵。(能力)\n 2、赵国有名将李牧,且打败过秦军,有威名。(名将)\n 3、赵王迁想打,不愿成为亡国之君。(态度)\n 面对秦国大举来攻,若问,赵王迁将会以谁为将,前去迎战秦军。非武安君李牧莫属。\n 同时,赵王迁还派了一个能打的人:司马尚。\n 由于史料残缺,对于司马尚的记载,寥寥无几。赵王迁选择以他为将,能够侧面得到几个信息:\n 1、司马尚善武力,有军功,还有威望。\n 2、司马尚和李牧配合很默契。\n 秦始皇以杨端和、王翦伐赵,赵王迁以李牧、司马尚迎战秦军。战国四大名将之二的李牧、王翦,展开巅峰的军事对决。\n 战国四大名将之中的白起和廉颇,生活在同一时代。可惜的是,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白起和廉颇,没有正面交手,不知道,谁更厉害,成为了名将千古遗憾。\n 王翦和李牧生活在同一时代,却交上了手,没有成为千古遗憾。\n 面对秦国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而,赵国这边,兵微将寡,粮草匮乏。国内又不稳定:饥荒、地震。\n 面对不利局势,李牧对战杨端和、王翦,又会如何打好这场战役。他能否再创辉煌,名扬诸侯?\n 接下来,先看一下,王翦、李牧、杨端和的基本信息。\n 先前军功:\n 王翦:阏与破赵,得九城。\n 杨端和:两伐魏、一次伐赵,一生也没有败绩。\n 李牧:北破匈奴,扬威塞北;南败强秦,一战封君。\n 从军功来看,李牧比杨端和、王翦,作战经验丰富些,立下军功更多,名气更大。\n 军力对比:史料虽没有记载双方的兵力,但,秦国亡赵是下足了本钱,派出了能打能战之兵。亡韩,动用了十万兵力。亡赵,至少在这个数字以上。据估计,秦国出动了至少三十万兵力。赵国面对社稷存亡,派出了最后可战之师,可谓是倾国之力。\n 赵国输不起,李牧不能输。\n 从战力来看,秦、赵双方旗鼓相当。但,赵国没有多余的新生兵力补充,这是一大劣势。秦国输一战,动摇不了根本。赵国输一战,就可能亡国。\n 从兵源来看,赵国不如秦国。\n 从主将的军事素养来看,李牧和王翦旗鼓相当。虽然,此时王翦的名气,比不过李牧。但,他能和李牧对战,没落败,的确厉害。\n 那么,李牧和王翦之间的对决,最终会走向何方?是李牧再创辉煌,击败王翦,名声大振。还是王翦,击败李牧,名扬诸侯?\n 接下来,看一下,李牧和王翦的战术。\n 李牧的战法:先守后攻。\n 秦国兵峰正盛,一战不能胜,就不能随意出击。\n 王翦的战法:与赵国打消耗战。\n 接下来看一下,李牧最后一战,王翦开启亡国之战。\n 当杨端和兵围邯郸,王翦兵出井陉,完成了对赵国邯郸南北夹击。秦军和赵国对战,秦国诸将才发现,赵国军力很强盛,还有名将李牧。想要亡赵,很难。\n 不能用武力,正面攻破赵军,拿下邯郸。只能想其他办法。毕竟,秦国的综合国力,远胜于赵国。哪怕与赵国打消耗战,秦军输得起,赵国是不能输。\n 王翦等人想了一个办法,以围为攻,拖垮赵国。尤其是赵国邯郸因为地震、饥荒,粮食短缺,不足以支撑持久的战争。\n 李牧不愧是良将,不仅克服了很多问题,稳定士气,还与秦军僵持一年多,尚无败绩。\n 秦国君臣明白一个事实:要灭赵国,就要除去李牧篇(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