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牧篇(4)[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战封君\n  李牧破匈奴,一战成名,成为乐毅(都长君)、赵奢(马服君)、田单(都长君)、廉颇(信平君)、乐乘(武襄君)之后,赵国又新生的一代名将。\n  当然呢?有廉颇、乐乘在,李牧黯然失色。但,李牧有个优势,他年轻。\n  春去秋来,赵国进入了多事之秋,李牧也迎来了他的机会。\n  秦庄襄王,稳定内政之后,趁着赵国与燕国打得难分难解,又有匈奴之祸。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趁火打劫,以蒙骜为将,攻伐赵国。夺取了赵国太原、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座城池。\n  赵孝成王为了应对秦国之祸,做了两个选择:\n  1、赵孝成王与燕王喜议和,并交换土地。\n  赵国把龙兑、汾门、临乐给燕国;燕国把葛城、武阳、平舒给赵国。\n  2、合纵诸侯攻秦。\n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合纵诸侯(韩、赵、魏、燕、楚)伐秦,并取得重大的成果:击败蒙骜,抵达函谷关。秦国闭关不出。\n  至于,为什么是信陵君合纵伐秦,我在《君王篇》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值得提的是,秦庄襄王面对惨败,遭受到巨大打击,活活气死。同时,也迎来了秦始皇的时代。\n  然,赵孝成王久战诸侯,心里承受的压力过大,最终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临死前,赵孝成王让李牧去秦国迎接春平君归国。\n  结果:秦国不放,加剧了赵国局势的动荡。\n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甍,赵国太子春平君远在秦国,其三子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赵孝成王时代结束,赵悼襄王时代开启。\n  赵悼襄王继位后,发生了一件大事:廉颇逃亡诸侯,乐乘败走。\n  廉颇、乐乘都是赵国的名将,可惜,在赵国新旧换主,动荡不安的内政之中,一个败走,另一个逃亡。至于廉颇为什么要起兵攻打乐乘,逃亡诸侯。我在《廉颇篇》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n  赵国军队高层的两个人,一个逃亡,一个败走。那么,谁出来收拾残局,稳定赵氏江山呢?\n  外部有诸侯窥赵,内部不稳。赵国这场新旧君主交接,加剧了国内局势动荡。就在这个时候,李牧站了出来,接替廉颇、乐乘,并做了第一件事,树立威信:进攻燕国,攻下了武遂、方城。\n  赵悼襄王是个可怜人啊!父亲刚死,廉颇逃亡,乐乘败走。好不容易有李牧出来主持大局。北方又不安稳,匈奴有卷土重来的迹象。\n  最可气的是燕王喜又找赵国的麻烦。趁着廉颇逃亡,乐乘败走。燕王喜以剧辛为将,大举伐赵,找回十年前的耻辱。幸运的是,赵国又横空出世了一名老将庞煖。\n  庞煖这个人物,是和廉颇、乐毅、剧辛、赵奢等人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也是历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后起之秀,他曾与赵武灵王论战,留下了一个观点:兵不在多,在精。\n  沙丘宫变,这些人逃的逃,走的走,庞煖消失无踪,一下就是四十多年。\n  等到庞煖出山,对战剧辛,已经是个老人。\n  这个老人出山,不仅干掉了同时代的剧辛,打得燕国没有脾气,还合纵诸侯伐秦。公元前241年,韩、赵、魏、楚、卫五国伐秦,取得了战果。只可惜,联军内部不齐,导致伐秦失败。庞煖,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n  随着庞煖离开,李牧成为赵国唯一良将。\n  不仅如此,赵悼襄王也英年早逝,赵王迁继位。\n  赵悼襄王当了九年,却是最悲催的君王。\n  廉颇逃亡、乐乘败走、庞煖老死,他不是打燕国,就是伐秦国,偶尔欺负魏国。他死的哪一年(公元前236年),

李牧篇(4)[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