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牧篇(4)[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悼襄王派兵伐燕,夺取燕国狸阳城。秦国以救燕为名派王翦等将出兵分别夹攻赵国,先后攻取了赵的阏与、轑阳、河间、安阳等邑九城,漳水流域已被秦所占有。\n  也就是说,临死前,赵悼襄王还在对战诸侯的路上,不是打诸侯,就是被诸侯打。\n  进入赵王迁时代,赵国能打的良将,就只有李牧一人。李牧也开启了他后半生的军事生涯:对战秦国。\n  赵王迁更是一个悲剧人物:其母名声不好,他以品行不端闻名赵国,本该是长子嘉的王位,落到了他的头上。\n  公元前234年,秦又大举向赵进攻。秦始皇派将领桓齮率军攻打赵国的平阳和武城,赵国将领扈辄率军前往援救。秦军在平阳击败赵军,杀死扈辄,并斩杀赵军十万人。以所取的赵地建立雁门郡和云中郡。\n  公元前233年,秦军攻打赵国的赤丽和宜安,进攻肥等地。秦军长驱直入,直逼赵都邯郸城。被打怕的赵王迁,下了一道命令,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北方长城兵团,南下救援,对战秦军。\n  李牧对战秦军,一战封君。此战,也被称为李牧的长平之战:宜安之战。\n  现在来看一下,李牧对战秦国,为什么能够一战封君。\n  先来看一下,交战双方的情况:\n  时间:公元前233年。\n  交战双方:秦国和赵国。\n  君王:秦始皇和赵王迁。\n  主将:赵李牧,秦桓齮。\n  主将军功:李牧北破匈奴,伐燕取两城;桓齮定平阳、武城,武遂斩杀赵将扈辄及赵军十万。\n  交战地点:宜安、肥下。\n  兵力:秦军十万,赵军十万。\n  从上面这份简历来看,双方主将都有显赫的军功。但,对李牧而言,有一种不利情况:秦国来势凶猛,赵国刚败,士气低迷。\n  此仗,犹如长平之战再现。秦军士气正旺,赵军士气萎靡。\n  李牧南下,与宜安守军、邯郸派出的军队会合后。根据双方的情况,制定了作战方略:筑垒固守,拒不出战,消耗秦军,与之打持久战。这种战法,与廉颇战长平,如出一辙。\n  桓齮明白秦军的劣势,不宜久战,需要速战速决,他的作战方略:声东击西、进攻肥下。在出奇制胜,围点打援、围而歼之。\n  李牧和桓齮之间决定胜负,且决定谁是名将的大战,拉开了序幕。\n  李牧根据桓齮的战法,来了一个将计就计。当秦军主力进攻肥下时,李牧不按常规出牌,突然带领赵军直扑秦军宜安老营,夺了秦军辎重。\n  桓齮得知宜安老营被夺,粮草尽失。没有粮草,如何与之对战。再加上,宜安的重要性,不能丢,也丢不得。火速回援,却在回军途中被李牧埋伏,双方在肥下展开激战。\n  桓齮不但计谋落空,反而还中了李牧设下的计。\n  结果:秦军兵败,损失十万人。主将桓齮战败,独自逃脱。\n  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呢?李牧真能打啊!\n  对于桓齮的结局,有两种观点:\n  1、愧对秦始皇,无颜面对死去的将士,自刎而死。\n  2、逃亡燕国,化名为樊於期。\n  无论桓齮的结局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牧对战秦国,将劣势转为为优势,一战而胜。这也是秦始皇继位以来,遭遇最大、最惨的一次败仗。此战的胜负,对赵国而言,极为重要。不仅守住了江山社稷,还让秦国东出之势,折戟沉沙。\n  战胜秦国的人,正是李牧。这也是公元前247年,信陵君伐秦之后,时隔十五年,秦军又一次惨败。\n  李牧凭借此战,斩首秦军十万,威震天下,因功被赵王迁封为武安君。那么,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他的人生又会如何?

李牧篇(4)[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