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篇(3)[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人马:精选战车1300辆,骑兵1.3万人,骁勇步兵5万人,弓弩兵10万人,总兵力约20万人。(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n 从上面这份作战名单可以看出什么呢?\n 对匈奴之战,是一次协同作战,李牧集结了赵国北方所有的力量和兵种(车兵、骑兵、步兵、弓箭手)。其中,弓弩兵是主力,是远程杀伤力。战车,是为了阻滞匈奴骑兵。\n 李牧布下陷阱,只等匈奴南下。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东风。\n 那么,匈奴这边会上当吗?\n 匈奴不仅有强大的骑兵,还很狡猾。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逃。因此,要匈奴上当,李牧还要抛下诱饵: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n 从这句话,得出李牧抛出诱饵以及做了几个迷惑对手的假动作。\n 1、牛羊和牧人,布满山野。\n 匈奴南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食物。李牧,放出牛羊,还满山遍野,岂不令人心动。\n 2、佯装失败。\n 匈奴派出小股骑兵,前来试探。赵军不打就跑。李牧给匈奴传达了一个假信号:怯战。\n 面对李牧的两个诱饵,匈奴单于误判形势:亲率骑兵十万,大举南下。\n 诱饵抛出去了,肥鱼咬钩。可,十万匈奴骑兵南下,这个阵仗,也不小。兵家有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n 那么,李牧为了打这一仗,又做了一下部署:\n 1、车战正面迎敌,迟滞敌骑行动。\n 2、弓弩兵射杀有生力量,助长攻击的阵势。\n 3、合围匈奴。\n 战果:匈奴十万骑兵,除了少量人马出逃,全部被灭。\n 李牧趁着灭掉匈奴主力,北上进兵,又取得骄傲的战果:灭褴国,破东胡,威震漠北。匈奴十几年,不敢犯赵之边。\n 此战,也是先秦战争史中以多兵种联合作战,全歼骑兵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华夏族,第一次重创匈奴。匈奴,十几年不敢南下犯赵。\n 当然呢?此战是匈奴与华夏族,交手最大一次规模的战役。虽然,史料很模糊,并没有记载匈奴的起源。也没有对匈奴的形象,有过多的描绘。但,能够得知的是匈奴是继楼烦、东胡、林胡之后,在赵国北方兴起的一股势力。\n 当然,匈奴这个民族,十分强大。\n 华夏族也不断与匈奴作战:秦始皇北击匈奴、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汉文帝遭受匈奴之害、汉武帝北击匈奴、汉宣帝扬威漠北,令其臣服。\n 华夏族与匈奴之间的战斗,持续了历经了百年之战,依旧活跃之历史的舞台。匈奴的踪迹,还活跃在五胡乱华时期。还有一些匈奴,向西迁徙,冲击了罗马帝国,进而诞生了一个词:上帝之鞭。\n 有些人提出了一个好玩的问题:在地球东西两端,一个是大汉王朝,另一个是神圣罗马帝国。他们之间,谁更厉害。\n 从近、现代来看,东方落后于西方。但,在古代,东方明显强国西方。\n 汉武帝对匈奴打击,才让其向西逃窜。结果,神圣的罗马帝国,却被匈奴冲击,淡出了历史。那么,是大汉王朝强,还是罗马帝国强,用第三者匈奴,能够得到明显的答案。\n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n 李牧抗击匈奴且以最小的代价,重创匈奴主力,使其十几年不敢南下,寻衅赵国边境。李牧也成为了抗击匈奴的第一人,他成威震漠北的名将。\n 匈奴、李牧、幕府等字眼,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n 那么,北战匈奴,李牧一战成名,等待他的还有什么呢?李牧篇(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