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篇(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幕府时代\n 一提到匈奴,就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n 匈奴犯赵,赵王为什么启用李牧?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解答一个问题:赵王指的是谁?\n 是赵孝成王,还是赵悼襄王。根据残存的史料,来回答这个问题。\n 李牧破匈奴之战,这段精彩的历史故事,没有得到详细的记载。太史公司马迁,记录这段历史的时候,只知道李牧北破匈奴的故事,不知道具体的年份。所以,记载的时候,只是以赵王的形式出现。由于先秦时代不注重修史,再加上战火不断,这段史料相当残缺。\n 据说,汉文帝曾在代国(也就是赵国北疆代郡)为代王时,对赵国历史一点都不了解。当汉文帝继位后,曾和冯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讨论巨鹿之战赵国大将李齐抵抗秦军的那些事迹,十分崇拜。再加上,匈奴多次骚扰汉朝边境,搞得汉文帝渴望名将,出战匈奴。\n 冯唐却说了一句:李齐比起廉颇、李牧差远啦!\n 就连汉文帝曾在赵国代郡当代王,都不清楚李牧、廉颇那些事,可见历史久远,已经被尘封在黄土下。太史公司马迁又是在汉武帝时期,年代更加久远。若不是司马迁遭受宫刑,发愤著书。或许,李牧、廉颇的事迹,就不会流传两千多年,还被人津津乐道。\n 那么,李牧抗击匈奴到底是在那个时期:是赵孝成王,还是赵掉襄王。\n 根据史料留下的线索,推测一下。李牧击匈奴,应该是赵孝成王时期。\n 理由:\n 1、公元前246年,赵孝成王让李牧去秦国迎接春平君(赵孝成王长子死于邯郸之战后,次子春平君在秦国为质)归国。\n 这是李牧出场,第一次明确的记载。\n 2、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甍,赵悼襄王继位。\n 赵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赵悼襄王以乐乘取代廉颇,导致廉颇攻伐乐乘。赵国两个名将,廉颇逃亡魏国,乐乘也没脸在赵国混。出来收拾赵国残局,接替廉颇、乐乘的人是李牧。\n 那么,李牧为什么能够得到赵悼襄王的青睐,取代两大名将的地位,\n 答案只有一个:战功。\n 这个战功就是北破匈奴。\n 3、李牧破匈奴,匈奴十几年不敢犯边。\n 赵悼襄王:公元前244年公元前236年,在位9年。\n 赵王迁:公元前235前228年,在位7年。\n 父子二人加起来,16年。这个数字刚好是十几年。\n 4、李牧在赵悼襄王、赵王迁期间:伐燕,战秦。\n 综上所述:李牧破匈奴,应该是赵孝成王时期,有可能是在反击燕国之后。据推测应该是公元前250年公元前247年,发生的事情。\n 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反击燕国之战,赵国死了很多优秀的将领,也导致赵国将领不足。李牧作为新一代翘楚,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n 当赵孝成王摆平燕国,北方匈奴又出来捣乱,赵孝成王会怎么办?\n 答案:先守后战。\n 毕竟,赵孝成王常年征战,不是被诸侯打,就是在打诸侯的路上。赵国已经没有多余的力量,像赵武灵王那样,横扫草原。\n 李牧这个时候是雁门郡太守,负责防备匈奴南下。\n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57年:长平、邯郸之战。\n 公元前251年公元前250年:反击燕国。\n 所以,李牧在北方,能调动的兵力不多。对付匈奴,采取了守势。\n 那么,匈奴是怎么诞生的呢?\n 话说,燕、赵之北,盘踞一股强大的游牧民族,被中原诸侯称之为胡。匈奴是如何兴起,成为赵国北方最大的威胁。这就要从赵武灵王、赵惠文王时代说起。赵武灵王时,赵国北方最强大的有三股力量:东胡、林胡、楼烦。\n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重要原因:尘定北疆,北霸草原。\n 赵武灵王打破世俗在赵国大力推行了胡服骑射,取了骄傲的战果:\n 1、林胡王献马请降。\n 2、北灭中山。\n 3、北战三胡。(楼烦、林胡、东胡,夹击赵国代郡)\n 4、楼烦降赵。\n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不仅击败三胡,还在三胡之地,修建了数千里的内外长城。赵武灵王北战三胡,不仅打赢了,还改变了三胡的命运:东胡向东发展、林胡李牧篇(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