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篇(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消失在历史长河、楼烦降赵。\n 赵武灵王是一位了不起的雄主,不仅引领赵国走向强盛之邦,还尘定北疆,打得北胡没有脾气。暂时消除了威胁中原数千年北胡带来的隐患。\n 赵惠文王时代,北胡也不敢觊觎赵国,更不敢南下找赵国的麻烦。\n 然,北疆草原广袤,注定会出现一个新的且强大的对手。在加上,燕昭王、燕武成王对东胡的打击,使其实力不断削弱。因此,赵国北方又出现了一个强大且新的部落:匈奴。\n 伴随着匈奴的出现,赵国也出现了一个能打的将领,这就是战国四大名将:李牧。\n 匈奴登场,李牧也登场,并成为破匈奴名将,稳定塞北,进而成为匡扶大夏,护赵国社稷之人。\n 那么,匈奴,为什么会南下犯赵?\n 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对燕反击之战,让匈奴看到赵国实力不断削弱。匈奴见状,对赵国发动小规模的试探。由于前期驻守在雁门郡李牧的治理下,匈奴南下,没有讨到便宜,也不敢大举南下,赵国北方没有出现大乱。\n 然,李牧防守,得不到邯郸君臣的认可,被认为是懦弱的行为。毕竟,赵武灵王、赵惠文王时代,打得北胡不敢还手。赵国北方的话语权,怎能让新起的草原胡族取代。尤其是赵国取得邯郸保卫战、反击燕国作战的胜利,更让赵国群臣有点飘。匈奴南下,那就打得他们臣服。\n 面对朝臣的愤懑之音,赵孝成王也想打匈奴,恢复先祖时代北方的霸权。\n 所以,等待李牧的命运:被撤换。\n 赵孝成王调回了李牧,重新派了一个人去雁门郡。\n 新去的雁门郡守是谁,史书上没有记载。但,这位新上任的雁门郡守是个好战派,急于建功,刚上任,就充分发扬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精神。不仅改变李牧的作战方略,还实行主动出击,全面进攻。\n 结果落得兵败,北方大乱。\n 北方出现乱局,且无人收拾残局。这个时候,赵孝成王想起了李牧。李牧,迎来了机会。这个机会,让李牧成为耀眼的破匈奴名将,留名史册。\n 现实中也会遇到一个问题,领导用你,交给你一个任务。作为下属的反应是什么?\n 普通人为了博得领导好感,立马接受任务。李牧不是一般人,当赵孝成王喊他去北方收拾残局的时候。\n 李牧是这样做的:先推辞,再提条件,后接受任务。\n 李牧这种行为,不但没有惹得领导不快。相反,为自己争取了机会。同时也让李牧能够更好发挥自己的才能,放手处理北疆问题。\n 现在,来看一下,李牧的精彩表现。\n 面对赵孝成王的任命,李牧以退为进,没有接受命令,反而做出了一个行为:称病推辞。\n 李牧这样做,给了赵孝成王一个信号:稳重、可靠。\n 赵孝成王坚信,安我北疆者,非李牧莫属。故而,赵孝成王发挥三顾茅庐的精神,请李牧出战。\n 李牧看到了赵孝成王的诚意,想起前不久的事情,又有点担心,提了条件:我去可以,一切我说了算。\n 赵孝成王为了解决北方危机,答应了李牧的条件。\n 李牧为自己争取了最大的条件,才能放手去治理北疆,进而诞生了一个词:幕府。\n 幕府这个词,在战国时代的日本,是最出名的两个字。殊不知,在战国后期李牧时代,已经有了幕府的出现。\n 由于北方安全成为赵国最大隐患,赵孝成王只能以久居代和雁门的李牧委以重任,降服北方匈奴之患。\n 赵孝成王授予李牧很大的自主权力,北部边防事务尽可以便宜行事,不必请示,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一个幕府。因此,幕府是为了适应大规模战争的指挥需要而产生,实行将军负责制,将军作为幕府的最高长官拥有高度自主的权力。\n 不受事前和事中监督,幕府是一个自成系统、独立性很强的军政实体。\n 李牧出于同匈奴作战必须反应快捷有力的实际需要组建了一个高效精简的军政领导机构。李牧组建的幕府的内部结构清晰明了,将军高度集权。李牧整顿了赵国的边防军,实行高薪精兵政策,对原有的人数庞大、良莠不齐的边防军进行了整顿。\n 当然,由于李牧的幕府将军生涯长达二十余年,养成了独断专行的办事习惯,成为日后被人诬陷造反的重要口实。\n 那么,幕府筹建完成,属于李牧的时代,正式开始。李牧篇(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