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英雄之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愿华胄倭奴同立渤海之滨。??杨靖宇
8月,我军转移与阻击我军转移的斗争展开了。
第二次老岭会议一结束,杨靖宇即率一路军总司令部警卫旅和原一军二师部分队伍四百五十多人,从辑安密营出发,向金川;河里山区和桦甸、潆江山林地带转移。这时,敌人已纠合大批兵力,妄图就地围歼我军于老岭山区。程斌一马当先,他率部迅速从桓仁、宽甸向老岭北移,已在老岭的伪军索旅也在我军活动地区部署了兵力。杨靖宇和魏拯民决定在敌人的包围圈未完成之时,跳出包围圈。当他们率部离开老岭北上,到达庙岭地区的时候,索旅旅长、伪军少将索景清即率骑兵步兵三百多人赶来堵截。杨靖宇决定就地歼敌,他指挥部队埋伏在伪军必经之地长岗埋财沟两侧的山坡草丛中和东南向的一个制高点。下午三时,敌人蜂拥而至,进入伏击区。杨靖宇令战士\"开火\"。枪声轰然四起,猛烈的火力网一下子把敌人盖住,敌阵乱成一团。抗日联军战士端起刺刀,冲向敌群,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这时,扼守在东南制高点上的:某连战士也纷纷下来缴枪,抓俘虏。一股敌人乘机占领了这个制高点,并进行疯狂反扑,我军遭受意外伤亡。杨靖宇命令立即夺回高地,原三师参谋长杨俊恒亲自率队冲向山头,不幸中弹身亡。战士见状,群情激愤,高喊着\"为杨参谋长报仇\"的口号,奋勇冲杀,打退了制高点上的顽敌。这一仗直打到天黑,三百多敌人被歼,日军指导官骑兵中尉西田重隆和步兵上尉高冈武治被打死,缴获机枪步枪一百多枝。索景清带着几个残兵败将侥幸逃命。这个号称\"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旅,同杨靖宇两次交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这就是有名的长岗之战。
杨靖宇率部转移到蚂蚁河上游的六道阳岔稍事休整,在这里为杨俊恒等烈士召开了追悼会。共产党员杨俊恒是1933年春天从磐石烟筒山迫击炮连起义过来的老战士,屡立战功。杨靖宇沉痛地说:\"纵然杀死一百个、一千个敌人,也抵偿不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生命。为了给杨俊恒和所有的烈士报仇,为了给受难的同胞雪恨,我们只有军民团结,齐心合力,把日本强盗从中国领土上赶出去!\"面对叛逆和死亡,杨靖宇心里洋溢着刚毅与坚强。9月下旬,队伍向辑安天桥、老土顶方向移动,经通化、临江县境,挥师金川河里山区。10月17日,部队渡过浑江到达临江岔沟。此时,我军已转战多日,未曾休息,指战员们强烈要求在此宿营,然后再通过四方顶子向河里狂进。不料,熟悉我军行动规律的叛徒程斌,连夜带着一千五百人的日伪军围追而来。杨靖宇见势不妙,急令部队向岔沟的一处山头转移,占领阵地。天大亮时,发现山脚下也布满敌人的帐篷,难以突围。敌人先施以攻心之战,天上飞机盘桓不去,纷纷扬扬撤下诱降的传单。传单上写着:\"你们跑不了啦,我们已摆下铜墙铁壁阵。\"杨靖宇若能归顺,封你为东边道都督!\"杨靖宇一看传单,笑着说:\"东边道都督,好大的官呀,不过要是东边道归了我们,日本人就没道滚蛋了!\"然后他收敛笑容,对身边的战友庄严地说:\"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的战士,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敌人见诱降无用,便组织进攻,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一次次向我山头扑来。我军凭借有利地形,一次一次将敌人打了回去。\"一律放到五十米以内打!\"杨靖宇下令。敌人伤亡无数,依然未能突破我军防线。我军越打越勇,但阵地也越来越小,处境越来越危险。这种敌我相持的胶着状态,一直持续到晚上未见松动。这时,敌人为防我军突围,在四周山包上又点起了熊熊篝火。杨靖宇和魏拯民召开紧急干部会,分析敌情,寻找敌人的薄弱之点。\"今夜必须突围,\"杨靖宇说,\"你们看,西北方的篝火不很明亮,那里有悬崖陡壁,地势险要,显然是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于是决定组织冲锋队,从西北方突围。子夜过去,夜更深沉。黎明将近,敌人兵困马乏。此时,杨靖宇命令冲锋队:\"出发!\"各部依次跟上。冲锋队员个个勇猛冲锋,将扼守在西北山岗上的一个连迅速缴械,打开了突破口,我军飞速撤出。此时,山谷枪声如雨,各处守敌胡乱放枪,壮着胆子守着阵地,也不敢挪动一步,生怕中了杨靖宇的声东击西之计。岔沟突围成功。队伍向四方顶子前进,然后去河里山区。这时天也亮了。敌人不辨东西,一听枪声,重重包围圈上的敌人便盲目射击,互相厮杀。杨靖宇率部走出老远,还能听到岔沟传来的枪声,他风趣地对战士们说:\"你们听,敌人在为我们鸣枪送行:呢!\"19日清晨,敌人出动飞机侦察,才知杨靖宇的部队已跑得无影无踪。敌人的《大同报》如实报道说:\"在大激战中,杨等乘着夜色而脱走。\"
现在,杨靖宇最危险的敌人就是程斌。到了河里,杨靖宇和部队只在山林里歇了歇脚,便又挥师起程,疾风流水一般渡过辉发江,进入漾江、桦甸境内。.……
他要离开河里。这是因为他要打破眼下最凶恶的程斌的厮咬。在程斌看来,河里是杨靖宇的老根据地,一定也是此行的归宿点。程斌一定也是这样向他的主子献策的。熟知程斌思维方式的杨靖宇,心里早就有数。在岔沟被围的时候,杨靖宇就对魏拯民说过,只能把河里当做一步小棋,落一落脚,就应赶紧转移,才能打破程斌和他的主子的如意算盘。果然,程斌领着一万多人的队伍向河里追来了。不过,当大批敌人拥进河里时,程斌和他的主子看到的,除了杨靖宇的脚印,什么也没有。他们疑惑,杨靖宇是不是躲在哪个密营里不出来了?而这时的杨靖宇带着他的队伍,已在桦甸密营里又休息了一些时候。杨靖宇魏拯民又在盘算了。\"由于程斌的叛变,一军以前开辟的那些游击区和根据地已经基本丧失。但队伍还在,别的游击区还在。叛逆者走掉了,忠贞的人们将更坚强。潆、桦山区也是一军起家的地方。来到这里,我有一种情归故土的感觉。我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我要再一次从这里起步,重整旗鼓,好好经营这块血染汗浸的土地……\"
他同魏拯民商定,由他率领主力,积极开展军事活动,以取得给养,重建根据地和密营;魏拯民负责重整南满省委,并建立一个军政干部学校,为下一步的斗争准备干部……
这时,正是1938年的岁尾。岁月,就要在结束中开始。杨靖宇心中的擘画是那样炽热。
而关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胜利召开的消息,无疑是先于新年而来的最令杨靖宇激动的拥有。在9月至11月的党的全会上,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绩,受到全会同志的关注与称赞。全会闭幕前一天,通过了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和全体东北同胞\"发出的致敬电,高度评价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党\"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忘记沦陷在敌人铁蹄统治下的同民族死敌作长期斗争的亲爱的同胞们\"。电文还说:\"八路军的一个支队曾到冀东游击,希望在东北各地的民族志士及全体同胞,在敌人后方与敌进行更加长期的持久的艰难的游击战争,以准备在将来反攻,而达到收复东北的目的。\"
电文表达的关怀与赞佩是巨大的。
这是对杨靖宇和他的队伍的最高的奖赏。
长期以来,因为敌人的封锁,杨靖宇失去了同党中央的联系,党中央也失去了与杨靖宇的直接来往。同兄弟部队的联系也几乎被隔绝。一切行动只好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一种孤独的困惑,越来越沉重地挤压在杨靖宇的心中,这正如魏拯民后来(1940年4月)在给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报告中讲到这时的困难时说的:\"我们有如在大海中失去舵手的小舟,有如双目失明的孩童,东碰西撞,不知所从,当目前伟大的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之际,我们却似入铜墙铁壁中,四面不通声息。\"
1939年春节前夕,杨靖宇、魏拯民率领指挥部警卫旅、少年铁血队在桦甸县的会全栈,同二军四师的崔贤所部会师。2月18日,他和战士们在大金场密营里欢度了春节。他们开了一个联欢会,朝鲜族和汉族的战士们同歌共舞,还演了话剧。歌声与笑语在密营里激荡,穿过风雪,游弋在新春伊始的祝福中。杨靖宇讲了话。他祝贺过去一年反\"讨伐\"斗争取得的胜利,希望大家以更饱满的政治热情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3月11日晚。杨靖宇指挥总部警卫旅、二军四师共四百五十多人,对富儿岭下的桦甸木箕河日本林木场发起猛攻。这个林木场有一支百余人的伪森林警察队,队长李海山是一个铁杆汉奸,取媚主子,欺压中国劳工,还经常袭击游击队。是夜,风雪大作,雪雾迷漫,正是突袭敌人的好时机。部队来到富儿岭下,首先攻下了林场周围的几个据点,接着用轻、重机枪猛射,甩出集束手榴弹,攻破林场大门。躲在碉堡里的李海山负隅顽抗,我军一个战士躲过喷射而出的枪弹,一个箭步*近碉堡眼,把集束手榴弹塞了进去,轰然一声,李海山只好从碉堡里踩着青烟上了西天。跑到山上的伪森林警察在我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12号感召下,全部下山缴了械。此次战斗,缴获一百多枝枪、上万发子弹,还有数万斤粮食和不少马匹。林木场的一午多劳工获得解放,七十多人当场参加了抗日联军。次日,数百伪军闻讯后来攻,被我阻击在八道沟子的撂荒地。战斗激烈,敌八十多人被毙伤,我军警卫旅一团长牺牲。为了更多地补充弹药和给养,支持密营建设,杨靖宇又把眼睛盯在敦化县境内敌人重要据点大蒲柴河镇。这里有敌人一座野战仓库,储存着大量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经侦察,大蒲柴河虽然驻敌颇多,有伪军的一个营,还有一个二百多人的伪警察署,但因分属不同系统,彼此很少往来。杨靖宇决定攻敌之弱,分而治之。4月7日晚,杨靖宇率总部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及二军四师三百多人,踏着浓浓夜色,奔袭而来。兵分两路,一路包围伪军兵营,造成佯攻之势,以此拖住敌人。另一路主力,由杨靖宇亲自率领,直插伪警察署,解除了全部伪警武装。抗日联军战士一举打开仓库,奋力搬走大批军用物资和枪支弹药,然后放火烧了仓库。一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那伙龟缩在兵营里的伪军,见此奇袭,无不胆战心惊,摸不着头脑,更不敢轻易出兵。直至杨靖宇令全部队伍撤离后,伪军们才恍然大悟,自己已中计上当。当他们出镇追击时,又在大蒲柴河西南的八三高地,被我伏兵打得措手不及,丢盔弃甲,只得悻悻而返。
杨靖宇进攻的身影频频闯进敌人的视线。一路军又重新活跃起来。
一路军的出击与获胜,使敌人大为恼火。
伪治安部发表的\"满洲国治安现状\"一文,在谈到1939年上半年抗日联军的活动时说:\"到了夜半则倾其全力,实行不意的袭击,使你无暇抵抗。\"\"经常是在救援部队来到之前和拂晓时撤退。他们入夜就开始行动,大都是在半夜一时左右就到达目的地附近,开始准备袭击。他们不是随便地作战,除了日军的抵抗顽强者外,余不杀害,有时还给予食品及宣传共产主义。\"敌人无法想像,围追堵截,火烧刀砍,十八般武艺,使出了十九般,似乎也难以制服这个\"神鬼\"一般的杨靖宇。1939年夏秋,在敌人连续\"大讨伐\"的血火中,我抗联二、三路军大部溃灭了。
日伪当局觉得北部之患似乎已经平息,便立即腾出黑手,回师南满,同南满的反动势力汇合,倾其全力,向杨靖宇和一路军猛扑过来。秋风肃杀之时,大批日伪军已占据了辑安、临江、潆江、抚松、桦甸、通化、柳河、金川等地的大小城镇和乡村的集团部落,并在上述地区分割包围,烧林搜山,封锁游击区。为了捕杀杨靖宇,敌人进一步用精良武器,把\"程斌挺进队\"、\"唐振东挺进队\"、\"崔胄峰挺进队\"这些叛徒走狗队伍又武装了一番。这些挺进队,只要一发现抗日联军部队,便穷追不舍,以所谓\"狗绳子战术\"死死盯住,越区追赶。他们进一步强化部落集团措施,将小部落并入大部落,重兵把守。无人区内一切可供住宿·的山寨土寮,悉被捣毁。敌人还对粮食和其他食品实行专卖,把游击区内民众的粮食强制收走后,每次只配给三天的粮食。强迫农民提前收割庄稼,违者一律以\"通匪\"论处。敌人这一连串的步步紧*的攻势,不仅使我军的密营和仓库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几乎完全割断了抗日联军同群众的联系。这一招非常毒辣,目的是让抗日联军断绝兵员和粮食的补充,不攻自灭。这次\"大讨伐\",敌人在加重武力的同时,还加重了政治瓦解的手段,利用\"特殊工作班\"和\"宣抚班\"收买叛逃、离队、动摇分子,对被俘人员也不像以前那样一律处决,而是许以官禄
第57章 英雄之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