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白山黑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章 程彬叛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937年7月7日夜,我卢沟桥守军抗击日寇进攻的炮声打响了,全中国抗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这来自华北大平原上的惊雷,也震撼并鼓舞了已在深山密林里潜伏半年之久的一军将士们,使他们的军事行动有了全国的意义:

    牵制日军入关,支援全国抗战。

    7月25日,抗联一路军总司令部发表了《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8月20日,又发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布告》和《为响应中日大战告满洲军同胞书》。所有这些宣言和文告,都表达了一路军将士们响应全国对日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满洲傀儡政府,\"为独立自由幸福之中国而奋斗\"的决心与勇气。

    7月中旬,杨靖宇率军部直属部队一百多人,从桓仁西进,打算袭击奉(沈)吉线铁路敌人列车,以扩大抗日联军的影响,宣传全国抗战。途经兴京县永陵街附近的黄土岗山中时,与日寇松原部队遭遇,激战六小时将敌人击退。

    之后,继续在兴京、桓仁、宽甸、本溪等地开展游击活动。

    9月5日,杨靖宇率部在宽甸马鹿沟附近袭击监修詈酋追诒的伪警察队;13日,指挥二百多人,攻占了兴京县第五区两个\"集团部落\";16日,与伪军交战于桓仁县第五区的大马沟:10月21日,指挥袭击宽甸县第??ix??道沟\"集团部落\"。10月31日,小佛爷沟一战,打得更是漂亮,疾风流水,鹰击长空,显示了杨靖宇的一贯的战斗风格。

    那一天,杨靖宇率部二百多人,来到了宽甸县双山子和四平街之间的小佛爷沟,决心在此智歼双山子和四平街的守敌。他依然用的是引蛇出洞、.调虎离山之计。他部署得很周密。首先派出小股部队切断四平街通往本溪、桓仁等地的电话线,只留下通往双山子的线路。然后分兵佯攻四平街,诱使双山子的日军守备队出援,而把主力部队埋伏在敌兵来援必经之地的小佛爷沟的山头和路旁。战斗打响了。四平街之敌,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四处求援。双山子守敌水出大队长立即率守备队和部分伪军坐三辆汽车急往四平街。当敌人进入我军设伏的小佛爷沟时,我军枪声四起,敌人全部陷入我火力网里,敌一辆汽车被击毁,水出大队长当即毙命。这时,佯攻四平街的我军早已撤离。四平街守敌陆岛小队长从逃出的人的口中,得知援军受阻,又出兵支援水出,行至小佛爷沟,又被我军阻击,陆岛小队长等多人被击毙。小佛爷沟两次棒打敌寇,成了敌寇的伤心之地。抗日联军的威风,杨靖宇的威风,再一次显示出强劲的冲击力。

    这一年冬天,日伪的\"集团部落\"和\"无人区\"的建设已在一路军活动地区完成。一路军同群众、同地下党的联系被完全割断。我军擅长的战术上的优势??游击战,已被敌人的种种防范措施消解为劣势,而且敌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如在重点的集团部落增设武装人员,配备枪支,修建警备道路,安装警备电话,把集团部落变成武装部落等。为断绝抗日联军的粮路,敌人除实行\"粮食统治\"政策外,还规定集团部落耕地的距离,不许超过部落四公里;秋收时,还要清查地亩,核实产量,强迫按数交粮。在游击区的大小城镇,实行物资专卖,对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实行配给制,严防向游击队运送任何物资。在武器的控制上,除绝对禁止私藏和买卖外,还统一更换了枪械和子弹,使抗联战士使用的连珠枪子弹无从缴取。过去,抗日联军的战士们是为胜利而战斗;现在,却必须首先为生存而流血,一颗子弹,一匹布,一粒粮食,一把盐,都必须用生命去换取。特别是在冬季,天寒地冻,缺衣少食,斗争更加困苦,部队经常处在饥寒交迫的境地,还要同超过自己十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苦战周旋。敌人用集团部落和无人区构筑的\"坚壁清野\"的威胁,成了我军难以逾越的障碍。战争无论是从总体的战略上看,还是从局部的战术上看,敌人都已占据了上风。而且,经过1936年春至1937年冬敌人残酷的\"讨伐\",一路军许多优秀的高级将领,如李学忠、王德泰、王仁斋、宋铁岩等都相继阵亡;那些九一八以后活跃在东边道的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如著名抗日英雄、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司令王凤阁,还有同抗日联军联合作战的老长青、赵明恩等,或兵败而亡,或兵败而降。抗日联军,几乎成了日寇惟一的武装对手。在茫茫的雪原上,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抗日联军的队伍越来越像暗夜里的星火,随时都有被强大的黑暗裹挟着暴风雪的袭击扑灭的危险。然而,抗日联军的将士们,依然顽强地战斗着,依然用自己的光辉、用生命与血迸射的熊熊烈焰,闪灼在敌人的后方,这是一种怎样孤悬而立的悲壮。惟其如此,便越显珍贵、璀璨和壮丽!

    杨靖宇必须在敌人尚未完全实施\"集团部落\"和\"无人区\"计划的地方,寻找新的生存与活动的空间。1937年的冬天,他想到了位于桓仁、宽甸游击区东北方的辑安老岭地区。这里同二军活动的抚松、长白地区比邻,是一块抗日武装较少涉足、敌人的集团部落化相对薄弱的山地;又是日寇正在修建中的通化至辑安铁路的必经之处,便于获取生活与作战的物资。在老岭开辟新的游击区,还可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减轻对桓、宽等老区的压力。如此,北上老岭,就成了杨靖宇在危难的困境中拯救危难的最新行动。

    1938年2月,杨靖宇在对留守在本溪、宽甸、桓仁一带的部队作出部署后,即率一军军部和教导团五百余人,从桓仁的密营出发,北上东去,突入重山叠岭的辑安境内。队伍踏着没膝的白雪,在林间山路上穿行。一串~串的长长的足迹,印在雪地上,又一串一串地消失,他们躲过一拨一拨进山\"讨伐\"的敌人,甩开一个一个攸关生死的险情,经过一个月的艰难跋涉,终于来到他们的目的地??老岭地区的密林里。

    其时,在日本关东军的保护下,老岭隧道工程正在加紧进行。\"同敌人的较量,就从这里开始!\"杨靖宇下达了攻打老岭隧道工程的命令。3月13日,黄昏时分,暗云低垂。以袭击隧道西口\"东亚土木株式会社\"工地现场、十一道沟发电所和十二道沟供应仓库为目标,兵分三路,战斗打响了。担负袭击供应仓库的一百多名抗曰联军战士,首先冲破警戒线,破了铁丝网,将仓库重重包围,当场击毙日本警备助理漆火田等数人,占领了仓库。其他两路人马,亦如脱弦之箭,直插目标,占领了发电所的机器房和工地宿舍,并焚烧捣毁了建筑物和各类设备,守敌全部被歼。我军缴获面粉八百袋、大米十二包,还有一批衣物,解放了劳工一百多人。等敌人得到消息,派出大批军警赶往现场,已是翌日上午,正巧在距老岭西南十公里的十七道沟,与我军相遇。部队在杨靖宇的率领下,又同敌激战四小时后安全转移,经老土顶、蚊子沟等地返回蚂蚁河、大东岔一带的山里。老岭隧道的战斗,使敌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达二十万日元,工程停工了两个月,抗日群众无不为之感奋,敌人则惊叹这是\"东边道肃正史上最巨大的一章\"。

   &n

第56章 程彬叛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