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白山黑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伪满洲国”[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逐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宫事件”。

    1925年2月,日本驻华武官通过罗振玉等人以冯玉祥将加害相威胁,将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将溥仪骗到日本兵营,转由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出面接到日本公使馆。日方对溥仪进行了殷勤照料,公然为他准备了\"大清皇帝\"奏事处和值班房,接受清朝遗老遗少们的朝贺。溥溥仪被*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

    日方行径激起中国舆论义愤,来信来访劝告溥仪的人很多,媒体也纷纷警告或谴责。日方迫于压力,于1925年2月将溥仪移居到天津日本租借地内的静园。当溥仪到达天津车站时,受到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吉田茂和日本驻军官兵们的隆重迎接。从此,溥仪在天津的日本租界内整整住了7年。

    7年间,溥仪被清朝的遗老遗少和日本官吏、浪人所包围。旧臣方面,溥仪自己认为大致可分为这几派:起初把希望放在优待条件方面,后来又退缩为维持原状的,是以陈宝琛为首的一批旧臣,可以称之为\"还宫派\";把希望放在出洋以取得外国(主要是日本)援助上的,是以罗振玉为首,按当时的说法,可以称之为\"联日派\"或\"出洋派\";把希望放在联络、收买军阀方面,即所谓\"用武人\"一派,这派人物颇复杂,有前清遗老,也有民国政客,中心人物却是溥仪自己。

    溥仪在津期间,曾与一些军阀有往来,其中主要是亲日的军阀――\"吴佩孚曾上书向我称臣,张作霖向我磕过头,段祺瑞主动地请我和他见过面。其中给过我幻想最大的,也是我拉拢最力、为时最长的则是奉系将领们。这是由张作霖向我磕头开始的。\"

    溥仪的这些活动都受到日方的监控。溥仪回忆道:\"我在天津居住时,日本总领事派日本人警官一名和日租界内的中国人巡捕三四名,借保护为名,经常住在我的院内,我出门时日本警官总要跟着,并且他还要把我的每天出门和见人的事记载下来报告日本领事馆。\"

    与此同时,日本方面还千方百计笼络溥仪,向他灌输亲日复辟意识。

    就在溥仪被接到天津后不久,日方曾劝他去日本留学。因害怕自己像张作霖那样被日本人谋害,溥仪没有同意,但同意派出他的弟弟溥杰和他的三妹夫润麒一同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天津日本总领事特意为此推荐了一个叫远山猛雄的日本人当他们的日文家庭教师。当军阀混战的战火烧到天津边缘时,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小泉六一中将特意会见溥仪说:\"请宣统帝放心,我们决不让中国兵进租界一步。\"溥仪听了大为满意。

    每逢新年或溥仪寿辰,天津日本领事官和日军将校们必到溥仪住地祝贺,让这个逊帝念念不忘自己仍是一个皇帝。到日本天长节(天皇生日),日方还邀溥仪去参加阅兵典礼,植田谦吉司令官特意骑马过来向溥仪行致敬礼。

    日本驻屯军司令部经常派参谋们给溥仪讲时事,主要讲中国的内战形势,并强调说:\"过去清朝时代满洲民族是如何兴盛,到了现在满洲民族受汉族压迫、歧视,名为五族共和,却是汉族专政,而且汉族经常内乱,远不如清朝时候好了。\"\"中国的混乱,根本在于群龙无首,没有了皇帝\"。中国的\"民心\",惟有溥仪\"才能收拾\"。

    为控制这些旧臣,日方还竭力拉拢、收买汉奸,并为此在天津专设了一个名叫\"三野公馆\"的特务机构,里面专为罗振玉等人预备了鸦片和妓女。

    在日方的收买和鼓动下,郑孝胥父子也步罗振玉后尘,不甘落后地向日本侵略者献媚。郑还以溥仪代表的身份前往东京,通过\"一个在日本朝野颇有路子的日本浪人太田外世维\",拜会日本军政要人。郑受到了各种\"热心于恢复清朝\"人物的接待。除了高田丰树(前天津驻屯军司令官)、有田八郎(任过天津总领事)等人外,还有日本上层的大人物,如近卫文、宇垣一成、南次郎等等。郑返回后对溥仪说,日本朝野大多数都对溥仪的复辟表示了\"关心\"和\"同情\"。

    在日本教师和清朝遗老遗少们的不断灌输下,溥仪坚信\"中国只有实行帝制,才能统一富强。\"而在溥仪看来,借用日本人的力量,是复辟的惟一办法。“日本为图谋东三省,是如此的处心积虑!”

    日本方面之所以特别看好溥仪,河本大作在战后是这样说的:“溥仪始终对满洲怀有感情;他不可能投靠其他人;启用他更便于伪装。”

    这几点,用溥仪身边的近臣在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的说法,就是:\"关东之人恨日本刺骨,日本禁关东与党军(指张学良与国民党)协和,力足取之,然日本既取关东,不能自治,非得皇上正位则举措难施。\"

    九一八事变前的7月10日,溥杰给溥仪带回日方的口信:“中国东北\"在最近也许就要发生点什么事情……请宣统皇帝多多保重,他不是没有希望的!”这个史料对研究日本发动“九一八”的一些重要内幕有重要价值。

    9月22日,关东军确定\"满蒙方案\"当天,就立即致电天津方面加强对溥仪的\"保护\"。当月30日下午,驻天津日本军司令部翻译官吉田忠太郎到静园,请溥仪\"到司令部谈一件重要的事情\"。溥仪在司令部客厅看见\"有两个人恭恭敬敬地站着,一个是长袍马褂的罗振玉,另一个是穿西服的陌生人\"。司令官香椎浩平介绍说,这个陌生人是关东军参谋坂垣派来的上角利一。

    罗振玉则向溥仪转交了一封熙洽的信,信中诱劝他\"勿失时机,立即到祖宗的发祥地主持大计\"。还说只要溥仪一回到沈阳,熙洽在吉林\"首先宣布复辟\"。罗振玉还告诉溥仪:东北3000万\"子民\"盼他回去,关东军也愿意帮助他\"复位\",所以特意派了上角利一一同来迎接。

    溥仪对此感到有些突然,对上角是否代表关东军以及熙洽来信的真实性也心存怀疑,便表示自己考虑一下之后再作答复。

    这时,香椎说\"天津的治安情况不好\",希望溥仪\"能考虑关东军坂垣大佐的意见,动身到东北去\"。

    溥仪回到静园介绍情况后,陈宝琛等\"还宫派\"和郑孝胥都害怕被溥仪\"利用欺诱\",像朝鲜国王李熙那样被日本人害死。建议说:\"东北的局势变化、国际列强的真正态度,以及民心的趋向等等,目前还未见分晓,至少要等刘骧业探得真相之后,才能决定行止\"。\"应付之计,宜与明定约言,确有保障而后可往。大抵路、矿、商务之利,可以酌量许让。用人行政之权,必须完全自主。对外可与结攻守之盟,内政必不容丝毫之干预\"。

    第二天,溥仪还没来得及答复,日本驻天津总领事馆副领事后藤便专程登门劝告溥仪\"不要离开天津\"。

    原来,由于当时中国抗日运动高涨、锦州和黑龙江省还没有沦陷,国际舆论正在强烈谴责日本,迫使日本政府不能不有所顾忌。日本外务省与军方在挟持溥仪、炮制伪政权的进度和方法上存在重大分歧。

    这时,溥仪等派往东北探听消息的两个人赶回来,一个说东北遗老们认为时机已到,不必迟疑。一个说见到了坂垣和金梁,证实了罗振玉和上角利一确系关东军所派。

    与此同时,不知由于谁的透露,天津新闻界报道了溥仪去日军司令部的消息。很快溥仪又听到传言说,中国人要对他有不利举动。

    溥仪觉得不能在天津呆下去了,立即派郑孝胥之子郑垂去向日本总领事桑岛表示,想先到旅顺暂住。桑岛告诉他:\"到旅顺去也不必要\"。桑岛这一回答,实际上是根据外务省的训令,不让溥仪随便走动,就地进行\"严密监视\"。

    这时,第二次去东北的刘骧业来了信,说是探得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真正意图:\"现在东北三省尚未全部控制,俟三省团结稳固,当由内田(满铁总裁)请上临幸\"。

    这样一来,溥仪只得继续呆在天津。

    在诱骗溥仪到东北的同时,关东军方面还在同样不择手段地加紧扶植地方行政长官,建立地方\"自治\"政权。

    其中,在日军完全控制下的沈阳市,9月25日成立了以袁金铠为委员长、阚朝玺为副委员长的\"辽宁省地方维持会\"。这两个人都是亲日的奉系官僚,袁在日俄战争期间曾为日方刺探过俄军情报。日方还任命满铁本社卫生课长、满洲青年联盟理事长金井章次为委持会的最高顾问,对维持会进行监管。10月20日,土肥原将奉天市军政府移交给维持会。11月6日,袁金铠贴出布告,宣布维持会与张学良和南京政府脱离关系,实行\"独立\"。当月20日,将沈阳重新改称奉天,辽宁省也变成奉天省。

    没过多久,日方觉得袁的\"维持会\"软弱无力,决定改用被关东军监禁的辽宁省主席、前任奉天镇威上将公署少将参谋长兼奉天兵工厂总办臧式毅。臧开始不为所动,12月15日,被监禁3个月的臧式毅在日方威*利诱下屈服,最终在坂垣准备的文件上签字:\"1.要我参加东三省政权组织,充任官吏;2.日本军队驻在东三省内;3.国防由日本军队担任;4.东三省分担日本驻军军费;5.东三省境内铁道由日本经营、使用。\"16日,臧式毅通电不承认在锦州设立的张学良政

第14章 “伪满洲国”[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