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0章 征高句丽【十九】[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里憋了股气,听到皇上的命令,吆喝一声打马就往城下奔去。他们还没跑出百米之远,箭矢又如飞蝗般密集地射过来,着箭中矢者纷纷从马前上坠下。

    李世勣眼瞅着部下人马作这种无谓的牺牲,心疼得要命,都快要掉眼泪了。他真不明白皇上怎么会如此冲动,轻易就中了金永熙这个奸贼的诡计。他心急如焚,一时间却又不知如何劝谏皇上。说实话,他看到李世民那张怒气冲冲的脸,就知道自己进言非但无济于事恐将进一步激怒皇上,从而适得其反。他转念一想,便向身旁的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央求他赶紧劝皇上撤军。也是自从魏征病逝后,满朝文武当中只有长孙无忌能左右皇上的意志,能说服皇上放弃错误的决定。长孙无忌明白李世勣的意思,他也认为这样冲锋陷阵完全是一种无谓的牺牲,因此必须劝皇上放弃错误的行动。沉吟片刻,他便开口劝起皇上来了。李世民昂着头,两眼冒着火星地紧盯着前方,看着骑兵一个接一个地从马背上滚落下来,听着那一声声令人心痛的惨号,他的内心充满了愤怒与痛苦。从表情上看,他似乎根本就没听长孙无忌这位心腹大臣的劝谏,不过几分钟过后,却出人意料地下达了撤军的命令,而且是撤回北山大营。

    唐军首次攻城,不仅无功而返,而且还折了不少人马,这令李世民十分郁闷,他独自坐在御帐中唉声叹气,浓眉紧锁,愁容满面,低头沉思默想。此刻,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困惑、棘手,不知如何去拿下这座必须拿下的城池。正在这时,长孙无忌从帐外走了进来,来到皇上跟前弯腰揖了一礼。他看见皇上满脸忧虑,就知道他在为何事而发愁,心情也不由得沉重起来。李世民看见自己最贴心的心腹大臣,也不说话,只拿下指了指旁边的凳子,示意他就座。长孙无忌拱手谢了声,便上前一步在皇上跟前坐下。沉默了会儿,他用试探性的口气问皇上是不是在为攻打安市城而忧愁。李世民听了抬眼望了下长孙无忌,却没开口说话。默然一下,他才轻轻地叹了口气,点头答了句,随后又问长孙无忌有何破敌之计。说实话,长孙无忌此时还真是腹无计策,听皇上这么一问,只好默然无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带着无奈的心情建议皇上据营坚守,暂不攻城,以待时机。李世民想了想,也认为只能如此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安市城下十分宁静,没有战马的嘶叫,也没有令人紧张不安的厮杀声,只有鸟儿在蔚然的天空下盘旋翱翔,不时洒下一串清脆悦耳的鸣叫。一切看起来相当安静,相当祥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两军都在做积极准备,正在酝酿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李世民日夜与文武大臣们商议军事行动,寻找破敌之计。城内守将金永熙不分白昼地巡视各营,勒令将士们坚守阵地。他一边令士兵没日没夜地打造箭矢屯积檑木滚石,一边等待着援军的到来。尽管他相信莫离支泉盖苏文得知李世民率大军进攻安市后,一定会遣军前来援救,但他还是焦虑不安,显出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的确,金永熙的猜测没有错。泉盖苏文听说唐军攻下辽东向安市进发,感到十分紧张,他知道一旦安市这座屏障失守,都城平壤就危在旦夕了。因此,他当机立断,下令大将军高延寿、高惠真率领二十万大军增援安市。救兵如救火,刻不容缓,当日主帅高延寿就领着大军出了平壤,日夜兼程奔赴安市。

    一日,李世民正在御帐中同长孙无忌、李世勣等臣子议事,忽然一位身材中等、面貌清瘦的探马跑了进来,伏地向皇上禀报军情。李世民得知高句丽大将高延寿率二十万大军前来增援安市,不由吃了一惊。在座诸位大臣听了,脸上大都显出惊愕状,一时间竟面面相觑,默然无语,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整个营帐陷入死一样的沉寂之中。过了好半天,李世民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抬眼望了望面前的众臣,一脸担忧地说道:

    “今我军被阻于城外,而高句丽援军很快就要到达安市,到时必当与城内守兵夹击我军,这该如何是好?众爱卿,你们有何破敌之计,请说说吧!”

    “皇上所虑甚是!”李世勣思忖着说,“今高延寿引二十万兵马前来,的确是来势凶猛,一旦让他们抵达城下,于我军将十分不利。这……”

第220章 征高句丽【十九】[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