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5章 征高句丽【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州及契丹、靺鞨、奚等兵马先行进攻辽东,随后刑部尚书张亮率江、淮、岭、峡四州兵马与之会合,共击敌军。”

    “皇上圣明!”众臣拱手赞道。一会儿后,房玄龄又问道,“皇上,今先遣军已作安顿,不知粮草运输有何安排?臣请皇上明示!”

    “这事……”李世民靠在椅背上思考了起来,过了好大会儿,他才下了决定,“朕将下诏命太常寺卿韦挺为馈运使,民部侍郎崔仁师为副使,前往河南各州征集粮草,然后装上船只运往辽东以供军用。朕以为有韦挺、崔仁师负责粮草运输,当万无一失,不知众爱卿有何异议,请说吧!”

    “皇上知人善任,当无不妥之处,臣等并无异议。”众臣不约而同地回禀道。其实,房玄龄对韦挺还是不大放心,但怕惹皇上不高兴,也就不多说了。

    “好,那征伐高句丽之事就这么定了。”李世民此刻心情不错,对着诸位心腹呵呵一笑道,“事不宜迟,朕明日早朝便颁旨下诏,令诸军立即备战。”

    接下来,李世民带着愉快的心情跟臣子们继续聊辽东之事,不过并无新意,只是在不断重复方才所说,以示强调。好长一段时间后,君臣方告退离去。

    翌日早朝,李世民便将亲征高句丽的决定向朝中文武百官宣布了通。群臣听说皇上要御驾亲征,先是一怔,紧接着便一个个欢呼雀跃,高赞皇上英明神武,可一举而定辽东。只有老将军尉迟敬德兴奋不起来,他觉得现在还不是攻打高句丽的时候,纵有皇上亲征也未必能凯旋而归,恐重蹈隋炀帝之覆辙。他为人性直,喜欢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可这回却三缄其口。因为他心里清楚说也没用,自从魏征去世后皇上就不再从谏如流了,更何况态度如此坚决。

    李世民见群臣皆无异议,十分高兴。当下,他就颁旨下诏,命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各率五万兵马进攻辽东。李道宗、薛万彻、薛万备、执失思力、契苾何力等大将各率部下前往幽州会合。又令阎立德立即前往洪州、饶州、江州监造船只;姜行本、丘行淹于安罗山监制云梯、弓箭和各种兵器;韦挺、崔仁师、萧锐当日前往各州征集粮草。诸事吩咐完毕,他又命岺文本草拟讨伐高句丽诏书,向天下颁布。

    不日,李世民发布的《讨高句丽诏》就传遍四面八方,家喻户晓。百姓们听说皇上要亲征高句丽,人人欢呼雀跃,喜不自禁。他们想皇上英明神武,亲率十余万大军征战羸弱小邦,定能扫灭高句丽,一统辽东。如此,不仅可收复失地,为战死辽东的将士报仇雪恨,也可让长期羁留在辽东的中原人回到亲人的怀抱。正因如此,他们人人愿跟随皇上征战高句丽,得到征兵令后纷纷跑去报名应征。他们愿为皇上效忠,为国战死沙场,情景令人感动不已。

    半个月后,高句丽国王得知李世民将亲率大军前来征讨,不禁感到一阵恐惶。他知道大唐兵力雄厚,将士骁勇善战,自己实在是难以抵挡,社稷恐将危亡。于是,当下他召集泉盖苏文、高延寿等大臣商议对策。泉盖苏文自视甚高,又仗着险峻地势和坚固城池,因而对李世民御驾亲征不屑一顾。他不赞成遣使前往大唐求和,而力主加紧备战到时痛击唐军,最好将大唐皇帝生擒活捉。不过,高延寿等大多数大臣对大唐存有恐惧之心,以为求和可避灾祸。所以,他们站在国王一边,主张向大唐进贡金银珠宝以避免开战。尽管泉盖苏文大权独揽,一向飞扬跋扈,但见绝大多数人都支持国王的主张,也就不好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了。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了解李世民,知道这位大唐皇帝决不会见了金银珠宝就改变主意,攻打辽东是铁板钉钉的事儿。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去因这种事而得罪国王和同僚呢?到时李世民率军前来,这不正好向这群笨蛋证明了自己有远见卓识,从而更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威望。

    计议已定,高句丽国王马上准备好了一车白金和奇珍异宝,接着又遣使带着这些贡礼前往大唐求和。十几天后,他们达到了长安,求见大唐皇帝。鸿胪卿章延跑进太极殿向皇上禀奏,说高句丽国王命使者进贡白金珠宝前来议和。房玄龄、褚遂良、李靖、尉迟敬德等大臣听后,心头一喜,借机纷纷劝谏皇上答应高句丽的请求,罢兵议和。然而,此时李世民已经下定的讨伐高句丽的决定,自然不会被那些金银珠宝所诱惑,也不会让持异议的大臣们所左右。当下他断然拒绝了高句丽使者议和请求,并义正辞严地痛斥了他们一顿,说你们这些人都是高句丽王高武臣下,受他的恩惠获得官爵,泉盖苏文犯有弑君之罪,你们不声讨奸贼为国王报仇,反而助纣为虐,前来欺骗我泱泱大国,罪大恶极,无法容忍。言罢,他便命侍卫将使者全部交付大理寺关押。

第205章 征高句丽【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