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解缙的结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sp;太子党的旗帜人物兼首席打手解缙看不过去了,于是解缙准备去向朱棣报告。此时的解缙是当红炸子鸡,而解缙也相信,只要自己开口,朱棣一定会言听计从。
“启争也,不可。”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小朱这种行为是乱了礼制,恐怕要引起非议的。
可是令解缙感到意外的是,朱棣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喜笑颜开,而只是冷冷的回了句:知道了。
对于朱棣来说,解缙此举有离间他们父子之情的嫌疑。
你老实干你活得了,朱高煦用什么礼制自然有该管的人去管,你没事插什么嘴?
从此解缙的地位一落千丈,朱棣开始不信任解缙。
其实作为明朝政府的从业人员,解缙还是有些过于天真了。他错误的判断了朱棣,也错误的判断了自己在朱棣心中的地位。
对于朱棣来说,他首先是个皇上,是一名合格的政客,厚黑学掌握的炉火纯青。解缙对于朱棣来说,就是一名可以利用的棋子。所有的刻意笼络都是为了让解缙帮他完成自己的小目标:挽回天下读书人的人心,帮助朱棣修订《永乐大典》。
如今第一个目标已经顺利完成,还差一个。
而解缙完全把朱棣那些“解缙就是上天赐给朕的珍宝”之类的话当真了,就此认为朱棣离不开自己。
同样是政客,解缙的段位比朱棣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无形中得罪了朱棣,可是解缙还不自知。
随后朱棣下旨出兵安南,解缙上书反对,朱棣不准,最后明军讨伐成功,并设置郡县。
朱棣对解缙越发的不满。要不是《永乐大典》还未成书,解缙恐怕早就被赶出了京城
期间发生了一件小事,这已经是朱棣不喜欢解缙的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赐黄淮等人二品纱罗衣,唯独没有赐给解缙。可是这并没有引起解缙的警觉,仍然以朱棣第一宠臣自居。
一个人的政治敏感度这么低,却偏偏还要从事这么危险的工作,可见解缙的下场可想而知。
看到有机会扳倒解缙,朱高煦指使丘福将宫廷机密传播出去,然后嫁祸给解缙,说是解缙泄露朝廷机密,朱棣大怒,便有了赶走解缙的想法。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朱高煦又指使人诬告解缙“试阅卷不公”,朱棣信以为真,终于将解缙赶出了京城,去到广西当布政使参议。
同年,《永乐大典》编撰完成。
从朱棣第一宠臣到被贬出京,解缙只用了四年。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远离朝廷的解缙终于有机会回到了他阔别四年的京城。此时他的官职是督饷化州。
办完公事,无事可干的解缙未经请示私自拜见了太子,事后也没汇报,便离开了京城。
朱高煦终于等到了致解缙于死地的机会。朱棣回来后,朱高煦立刻汇报,朱棣大怒,认定解缙图谋不轨。
就这样,解缙被锦衣卫逮进了诏狱。
结局已定。
永乐十三年(公元1315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将囚犯名单上报朱棣,朱棣看到了解缙的名字,然后说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最终要了解缙的命。
“缙犹在耶?”
他怎么还活着。
纪纲心领神会,在那一年的冬天,纪纲命人将解缙灌醉,然后扔在雪地里活活冻死。
一代才子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第64章 解缙的结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