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演义之极品神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回?破郿坞常山取财宝,行急路如龙遇名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扶她上马,速走!”,妈的,这娘们儿叽叽歪歪又耽搁老子好几分钟,再陪你聊会儿天老子才是自寻死路。

    义仁卫出西门,约去十五里里,正是褒斜道斜谷入口,早有褚燕打探清楚。

    “收兵器,全部换长枪,只留一个火把领路,其余全灭了,往南!”

    一千人一个火把,两个时辰走三十里,也就是义仁卫了,换成别的统帅,能走五里的也算精兵。

    寅时末,天色已经蒙蒙亮,栈道依稀可见,陈如龙便令众军灭了火把迅速南下,又令闻风派二十人为斥候,前探三十里,还剩百余匹西凉战马,刚好用上,这些马耐力不行,但短途奔驰正好,来回六十里也差不多。

    闻风领命,亲自带队头前开路,却不过两刻便有斥候回来报道:“禀主公,前方约五里处发现十数人。”

    “什么模样?可有走脱?”

    “似乎是个逃难的家族,闻将军已着人拦下,特令属下来报主公。”

    日,斥候不能停啊,老子可是吃过大亏来的。

    “闻风所部再去五十人,若有大队人马,即刻来报,其余路人等一律扣下,等我们安全了再放人。”

    斥候自去,陈如龙引义仁卫急去看时,领头的是个矮瘦老头,其余老妪一人,青壮男女十数个。

    老头见了陈如龙,拱手道:“见过将军。”

    陈如龙仔细一打量,这老头给人的感觉……,如果硬要形容,就是丢到人群里绝对看不见的哪一种,倒不是说长得矮,而是其气质,简直平凡得让人不敢相信。

    “老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此番行军实不敢泄露,只得先委屈先生,待我军回归故地,必不为难先生。”

    话音刚落,却是身后女子惊呼一声,又连忙捂住小嘴。

    陈如龙回头一看,见令这女子吃惊的,正是前面这个老头。

    “莫非小姐认识这位先生?”

    那女子道:“家父宴请丞相之婿牛辅将军时,这位先生相随,妾曾于帘后抚琴,故有一面之缘。”

    嗯?貌似这两个都有点来头呢?还没来得及问。

    “昨夜事急,尚未请教小姐芳名?”

    那女子道:“劳烦义士问起,贱名不足挂齿,妾乃蔡琰。”

    蔡琰?蔡文姬?!

    陈如龙大惊道:“你父可是伯喈先生?”

    蔡琰点头道:“未曾想义士也识得家父。”

    陈如龙急道:“小姐不是许配卫家了么?怎会在董贼的坞堡之中?”

    蔡琰叹道:“义士竟知此事?唉!奴家命薄,尚在半路,便传夫家死讯,妾只得返回,本在家中守寡,不知丞相从何得知,向家父索要妾身,父不得已,命人将妾送来,昨日丞相离府后方至坞中,今夜幸有义士相救,才得脱身,不然,待丞相归来,妾求死亦不能也。”

    妈的,咋回事?这蔡文姬不是守寡之后又被胡人掳走了吗?什么时候还被董卓抢过?还是说这一段历史没记载?连被胡人抢去轮番享用这等事都有记载,被董卓侮辱不能记载吗?而且以董卓的尿性,会放过蔡文姬?难道是才女长得丑?

    陈如龙忙仔细观看,尼玛不丑啊,即便头发蓬乱,风尘仆仆,也没珠冠宝玉装饰,但观其目含秋水,唇若樱桃,前凸后翘,腰也不粗,各个部位都很合适啊?

    但是历史上董卓为啥没抢过蔡文姬?还是因为老子的加入,影响了历史走向?

    陈如龙盯着人家半天不说话,吓得文姬小姐小心肝噗噗乱跳,不会是才出龙潭,又入虎窝吧?

    陈如龙终于收回目光,转身道:“先生既是伯喈先生坐上之宾,想必非同寻常,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完全没想到敌军队伍中还有熟人,这回想扯谎都搞不成了,老头长叹一声:“老夫贾诩。”

    “咳咳咳……,什么?你是贾诩贾文和?”

    “将军认得老夫?”

    妈的,发大财了,想不到还有这个意外收获,挖了这个,此长彼消之下,等于挖垮曹操一面城墙,这老头鬼得很,连曹操都不太会用,得贾诩,更胜得这些财宝啊。

    正是:董贼逆行神共愤,天道轮回失人财。

    欲知贾诩结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分割线

    康兵寡,聚众至舒,术又强募南阳饥兵至五万,急进庐江,于路无阻,困康于舒城。康善政,少解兵事,乃谓左右曰:三日无援,则降。众以为然。

    时太祖母已至,欲引兵入城,蒙曰:兵寡,入则无益,莫若待术战,暴起击其后,其围当解。太祖母然其言,允之。

    明日,术谓众曰:城中多粮谷美妇,入可自取之,乃挥军攻城,众军喜,奋勇争先,甚烈,城几破。当是时,忽一军自后杀出,皆以强弩硬弓激射,术不及防,亡甚众,忙令退兵迎接,一将自擎双戟杀入,左右冲突,无可当者。术大惊,引众走,太祖母引千余人逐术五十里方回,大胜,获资无数。

    《太祖母传》

    袁绍又以关东诸将的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岐拜见刘虞,呈上众议,欲拜刘虞为帝。刘虞断然拒绝。袁绍仍不死心,又请他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又被刘虞拒绝了。

    《三国编年史》

第二十七回?破郿坞常山取财宝,行急路如龙遇名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