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苦恼[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朱允炆来说,爷爷去世了,自己的靠山也就倒了,从现在起他需要靠自己来摆平那些极难对付的文臣武将,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各种奏章。好在,爷爷给他留下了三个帮手,要不然他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底,朱允炆在应天(今南京)即位,宣布第二年为建文元年。七月,提拔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太常卿,八月,任命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
从此,这三个人成了朱允炆的心腹,朝中大小事情,都要与他们商量过后才下决定。这样毫无主见的人,真的能当好皇帝吗?他真的有这个能力吗?
开始行动
原本以为爷爷去世后,自己便能掌握朝中大权,从此天底下全凭自己说了算。可是并不然,在继位后,朱允炆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着。
为何?因为爷爷虽然去世了,可他却给自己留了一份“大礼。”这份“大礼”就是朱允炆的叔叔们(建文登基之时,共有二十五个藩王,其中二十四人是朱元璋的儿子,一人是朱元璋的侄孙)。
前面说过,明朝初期,藩王们的权利是很大的,他们还拥有自己的军队,少则几千,多则数万,更关键的是,由于需要担任起镇守边疆的任务,有些藩王甚至拥有十几万的兵力,这其中就包括燕王、晋王、宁王等。
朱允炆越想心里越觉得不安,于是他找到了黄子澄,:“先生,还记得当年所说过的话吗?”“时刻不会忘记。”黄子澄的回答很干脆,没有丝毫犹豫。
那就动手吧,免得夜长梦多。
可是在决议过程中,三人帮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齐泰觉得燕王朱棣身经百战,才略过人,手下更是有十万精锐,因此他的威胁是最大的,应该先从他下手;而方孝孺则认为应该先挑那些实力弱的藩王下手,以便剪除朱棣的羽翼。
两种方案各有各的利弊,最终朱允炆选择了后者。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周王朱橚,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是朱棣的同胞兄弟,如果朱棣想要造反,那么第一个会被拉入伙的人就是他。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有人举报周王朱橚图谋不轨,于是朱允炆便立刻派遣李景隆前往河南开封,将周王捉拿归案。可令周王没有想到的是,举报他的人,正是他的小儿子,或许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又或许是被胁迫所致,总之,小朱来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大义灭亲。
后院着火了呀,最终,周王朱橚因图谋不轨而被流放到云南,做起了山大王。而此时,距离朱允炆登基只过了一个月,但他并没有减缓他的步伐,反而加大了力度。
 
第8章 苦恼[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