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第一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罗丑奴聚众欲谋反,李牧之义勇入皇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道君天子赵佶看向一众皇子那边:“今日朝议,康王都来了,郓王如何不来?”

    郓王门人官吏立刻回道:“郓王前日染病,至今不能下床,仍在府内医治。”

    群臣心中寻思道:三大王果然聪慧,今日之事涉及各方利益,他倒是称病不来,独善其身,背后看戏,最后下注,聪明的紧。

    道君天子赵佶便命令太医署即刻派人去给爱子三大王郓王赵楷医治,不得迁延,再又看向内侍省都都知杨戬:“开朝!”

    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启奏,无事卷帘退朝。”

    本来李牧之杀人之事,该有开封府尹滕府尹亦或者知开封府(县令)亦或者开封府录事参军上奏李牧之杀人之事,但此前都被殿帅府太尉高俅威逼请假返乡去了,如此一来,便由太尉高俅最先上奏。

    高太尉出班奏曰:

    “今有皇城司使李牧之,累造大恶,杀人焚尸,乱杀无辜,得罪辽国郎主、吴越王世子。

    昨夜皇城司使李牧之闹了馆驿,杀害辽国使者耶律得骁、辽国使团随行四十九人、礼部官吏三人,事后又放火焚烧,意图毁尸灭迹,微臣特派长子高柄率三百厢军前去灭火,怎奈李牧之那厮,自持皇城司武力强横,竟然率众当众殴打厢军,斩断微臣长子高柄手指,此人狂暴欺天,暴虐生灵,罪恶滔天,此贼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戮剿除,他日养成党羽,定然意图谋反,甚于北边强虏敌国,微臣不胜惶惧,伏乞我皇圣断。”

    李牧之暴杀辽国使团、吴越王世子门人丁佳之事道君天子赵佶离了李师师处时,已然从皇城执金吾、内侍省都都知杨戬嘴里得知,听后虽然大惊:李牧之就是天下最愚蠢之人,断然不敢做出这等事来!

    但皇帝一向要高深莫测,此刻天子闻奏装的大惊:

    “天下竟然还有这等事了?杀人事小,这便不是给了辽国攻打我宋国的借口,届时又是刀兵四起,百姓受苦?寡人听了心中气愤,一时难以决断,不知诸位大臣是何计较?”

    太师蔡京出班奏曰:

    “李牧之此人自从得了陛下恩宠,便恃宠而骄,上欺压百官,中暴虐生灵,下意图谋反,今又做下如此滔天祸事,不杀无以平民愤,老臣上奏,请陛下立刻将此人打入天牢,派人察查清楚之后,在市曹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梁师成跟着出班奏曰:

    “李牧之不过一介武夫,承蒙陛下错爱,抬举他一力成人,此人不但不思虑报效陛下,反而处处狐假虎威,欺压良善,恶事做尽,今又犯下如此滔天罪状,我等饶之,天不可恕!请陛下即刻下旨捉拿此人,逮捕三族,一概夷灭!”

    王黼立时也跟着出班奏曰:

    “李牧之此贼性格暴虐,生性残暴,当日皇城司诛杀同僚可见一斑,如今旧病复发,随意诛杀,若是杀了贪官墨吏,自当有理,可他擅杀辽国使者耶律得骁,听闻那耶律得骁乃辽国郎主天祚帝最爱惜的皇侄,辽国郎主知晓必要我皇交代,且李牧之又杀吴越王世子钱无垢门人丁佳,暴杀之后,竟然狂妄至极,在墙壁题字,亲自写下杀人之事,不杀此人如何给吴越王世子钱无垢交代?微臣请我皇下旨即刻诛杀此贼!以保我大宋安宁!”

    礼部尚书倒是与众不同,竟然为李牧之说着好话,只把李牧之出任皇城司使后,东京民风和善,私斗减少,无赖泼皮都少了许多,道君天子赵佶听时捋着胡子寻思端详。

    到此时刻,按照太尉高俅此前谋划,关于弹劾李牧之之事,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只等道君天子赵佶自己决断,为防辽国挑起战火、惹怒吴越王钱氏一门,道君天子赵佶必然诛杀李牧之。

    只是有一件事超出了太尉高俅的算计,太尉高俅离了馆驿,领着长公子昌国公高柄返回府邸治伤,命令手下到处散播李牧之暴杀辽国使团、吴越王世子门人丁佳之事,使得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此事,整个东京的人哪个不知?

    太尉高俅而后去了皇宫,路上又对礼部尚书命令不得让礼部之人弹劾,又对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等人说了,只有他们几人弹劾李牧之,不予道君皇帝赵佶压力。

    但是朝中六贼中的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王黼、梁师成之流以及高俅等人的党羽官吏却不知道太尉高俅密谋之事,在来的路上从百姓嘴里也听说了李牧之暴杀辽国使团、吴越王世子门人丁佳之事,见到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等人都来弹劾李牧之,他们墙头草的人,便顺势跟风而倒,只为讨好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太尉高俅等人,便纷纷跟着弹劾李牧之。

    户部尚书出班奏曰:“臣户部尚书请陛下诛杀皇城司使李牧之!”

    兵部尚书出班奏曰:“臣兵部尚书请陛下诛杀皇城司是李牧之!”

    ……

    如此一来,满朝大臣,除了一众皇子,还有宿元景宿太尉、谏议大夫赵鼎、御史台的言官,此前保奏李牧之的礼部尚书,尽都请旨诛杀李牧之。

    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太尉高俅之流瞬间慌了,他们也不曾想到竟然会是这般局面,似乎再度重演了上一次朝议诛杀李牧之之事,过去之事,今日历历在目,好似真就重演了一遍。

    道君天子赵佶最厌恶群臣逼迫,好似他这个皇帝无用一般,事情都由臣子做主,还要他这个皇帝作甚?

    见到眼前一幕,好似回到了当初群臣上下弹劾李牧之之日,道君天子赵佶心中怒道:

    今日之事定然又是蔡京等人串联群臣,又来逼宫,李牧之此前不就骗了尔等沧州盐山,为了这点小利,又要逼迫寡人杀人?上一次之事才过去多久,该思虑我心,为我分忧,今又重犯,分明挑衅!真真是岂有此理!

    道君天子赵佶憋着怒火未曾发作,只是皱眉不语,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王黼、太尉高俅之流还蒙在鼓里,看的云里雾里,不明白哪里出了差错。

    可宿元景宿太尉、谏议大夫赵鼎、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人还以为道君天子赵佶果然动了罢免蔡京宰相之意,纷纷暗自窃喜。

    宿元景宿太尉立刻出班保奏:

    “皇城司使李牧之精明强干,为人手段虽然毒辣,但打杀的都是贪官、奸官,不曾害过好人,此人又在府前每日接济百姓,门口便放着陛下神像,为陛下造下无数阴德,今李牧之杀人之事实乃奸人陷害,我皇乃聪慧机敏之人,千古未有,陛下定会还李皇城一个公平,还请我皇圣断!”

    谏议大夫赵鼎、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以及一百多言官纷纷出班保奏李牧之,这一幕倒也神奇,令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太尉高俅之流措手不及,使道君天子赵佶面色缓和不少:

    不成想朝中还有人敢违逆太师蔡京,看来臣子之中已有不少对蔡京不满之人,罢相之机已然到来。

    诡谲朝局,眼下满朝一下出现三股势力,一股以太师蔡京为首、请求诛杀李牧之,一股以宿元景宿太尉为首,保奏李牧之,一股如礼部尚书,稀里糊涂,不知所谓,完全懵了,如此局面,倒也神奇。

    道君天子赵佶见臣子们都已说了,便又看向太子赵桓等一众皇子那边,对着太子赵桓试探道:

    “太子,你乃大宋神器,昨夜东京出了这般大的事,不知太子有何建议?”

    太子赵桓便把三司使刘桐交代话语,沉着仔细说了出来,只把李牧之往日好处说了一遍,道君天子赵佶满意点头,尽是微笑,太子赵桓见此言奏效,便急中生智,又大义凛然道:

    “父皇,李牧之此人最是骄横不假,就连孩儿这太子都敢欺辱,此前与孩儿结下仇怨,今日本该落井下石,可孩儿不是心胸狭隘不能容人之徒,当以国家社稷、兄弟手足考虑,李牧之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恃才傲物,倒也理解,自当保存,请父皇留李牧之一命,仔细调查之后,再议不迟!”

    此言一出,三司使刘桐暗暗点头,令道君天子赵佶、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之流倒是刮目相看,九大王康王赵构一下便猜出了此言乃是太子娘舅三司使刘桐所教。

    道君天子赵佶十分欢喜,当着满朝文武夸赞起了太子赵桓:

    “太子仁德,可昭日月,寡人记下了,其余皇子对李牧之之事如何看法?”

    其余皇子都是酒色享乐之徒,本无计较,欲从众而行,不过看了道君天子赵佶对太子赵桓这般夸赞,便也跟着学了起来,只把李牧之来夸,道君天子赵佶听了自然无味,只是摇头,又看向九大王康王赵构:

    “老九,寡人往日叫你来朝议,你却称病不来,今日此来该是为李牧之说情的吧?”

    陡然之间,所有臣子纷纷看向了九大王康王赵构,赵构乃何许人也,面对这般试探,只是不屑一笑,低头缓缓道:

    “孩儿不敢妄言家国大事,他人生死,只知雷霆雨露具是天恩,父皇如何是说,孩儿自当跟从,太子所言甚是,孩儿附议。”

    “好精明的回答!此子非俗也!”

    包括道君天子赵佶在内,满朝文武今日方才领教了九大王康王赵构这厮,暗中啧啧称奇,小小年纪,端的了得,说话滴水不漏,好似什么都说了,却好似什么也没说,谁个也不得罪,向道君天子赵佶表了忠心,对太子赵桓兑现承诺,也借太子之口去救李牧之,今日最为露脸之人当是九大王康王赵构,道君天子赵佶暗暗记在心中。

    道君天子赵佶又看向了最后一个未曾说话之人,那便是自己舅哥三司使刘桐:“计相对于此事有何计较?”

    三司使刘桐只是暗暗盯着九大王康王赵构,隐隐觉得康王赵构已然成了威胁,低着头奸猾道:

    “此事该当从长计议,我等百官皆以陛下决断为准。”

    “好个滑头!”

    道君天子赵佶暗暗骂了一声,实则道君天子赵佶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李牧之,此前早就得知,思考一路,听了满朝文武意见,还是难以决断,杀了,恐天下再无像李牧之这般不顾性命到处得罪人,使得这般顺手,不杀,又该如何向辽国郎主天祚帝耶律延禧、吴越王世子钱无垢交代?正在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之时。

    殿外禁军突然通传道:“皇城司使李牧之求见!”

    道君天子赵佶愣了一下,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之流暗暗惊到:此贼竟然还敢来?莫不是嫌死的不够快?

    那些中立之臣如宿元景宿太尉、谏议大夫赵鼎也觉得李牧之来的不是时候,该悄悄暗中寻找陛下说情,怎敢来紫宸殿百官之前面圣,那些厌恶他的臣子必然当众攻讦,令道君天子赵佶难以借坡下驴,想为他说情都难。

    道君天子赵佶点头道:“李皇城既然来了,就先让他进来吧!”

    内侍省都都知杨戬即刻宣唱道:“传皇城司使李牧之觐见陛下!”

    一道又一道黄门通传而去,李牧之六品武官本没有资格来此议事,今日非同小可,必须前来。

    (病好了,明天冲日万!感谢一路支持!磕头啦!)

第七十三章 罗丑奴聚众欲谋反,李牧之义勇入皇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