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乡试第一场(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p;接下来他用了三段来重点论述“明”和“巧”:即便你真的具有这两种品质可以藐视规矩,但怎么才能证明你具有这两种品质呢?还是得靠“规矩”确定明和巧的标准。所以说,“明”和“巧”也必须依赖规矩而存在,世间万物都要有规矩。
然后紧接着就是一个排比:大而言之,则天道为规,地道为矩,虽两仪不能离规矩而成形。小而言之,则袂必应规,夹必如矩,虽一衣不能舍规矩而从事。
这说明啥?说明大到天地,小到人的衣服,都要有一定的规矩。
然后辛清纯从反面论证:而或谓规矩非为离娄设也,彼目中明明有一规焉,明明有一矩焉。则有目中无定之规矩,何取乎手中有定之规矩?而或谓规矩非为公输子设也,彼意中隐隐有一规焉,隐隐有一矩焉。则有意中无形之规矩,何取乎手中有形之规矩?
即使说有人确实不守规矩,或规矩不是为他而设的,那么证明他心中还是有一套规矩的,只是不符合大众心中的规矩罢了,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规矩。
再接下来就是假设论证,论点大致是如果世界上真的没有了规矩,那拿什么来判断是非价值呢?还是要确立一些标准的,但这些标准说白了,不还是“规矩”吗?所以,无论世人怎样叛逆,都逃不出“规矩”的手掌心。
到了大结,又是洋洋洒洒一通排比,最后一句点明主旨: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哉!
写完又逐句推敲了一遍,方才收笔,只觉得腹中饥饿,早餐都没吃,这就快近午了,距考试结束还有一天半的时间,只剩下一文,可以从《大学》或《中庸》里任选一题,这就相对简单了,辛清纯塌下心来,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饭。
又拾起前一日作的《士仁人》翻看。前文说过,辛清纯前世有一个习惯,刚写完的文章,怎么看怎么好,非得等隔了三两日再回头,往往能发现不少还能调整的更完美的地方。
如此权当饭后休闲的观看,一边也检查完了草稿,一边也消食了,当下不忙着看那最后一题,静了手,端坐在小案前面,认真把前一日写的那首诗和《士仁人》文,还有才作的《不以规矩》认真地誊在了正式的试卷上。
这可不能有错字和涂改,从小的影响来说,关乎到名次;往大里说,若是真有哪个字写错烦了忌讳,名落孙山也是有的。
辛清纯写一会儿歇息一会儿,他要保证自己的精神时刻饱满,每一个字字迹工整,这可不是草稿纸,这是正式的试卷。
落完最后一笔,等墨迹干了,认真的阅读一遍,见没啥错漏,自己也很满意,当下用考袋细细的装了,收起来。这时候,天色尚早,写完最后一题也是可以的,可是辛清纯决定休息,他并不认为最后一题不重要,现在有些乏了,他宁肯休息,反正还有整整一天的时间,他要保障自己最好的状态来作每一篇文。
第89章 乡试第一场(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