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乡试第一场(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覆之余,则致身以驯过涉之患者,其仁也而彼即趋之而不避,甘之而不辞焉,盖苟可以存吾心之公,将效死以为之,而存亡由之不计矣;值颠沛流离之余,则舍身以贻没宁之休者,其仁也而彼即当之而不慑,视之而如归焉,盖苟可以全吾心之仁,将委身以从之,而死生由之勿恤矣。
这一段就厉害了,好像用一句后世耳熟能详的诗句可以概况一下,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你看,当一篇文章与国家大义结合在一起,你给打多少分?
处在国家被颠覆时,以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因应祸乱的“志士”和“仁人”,他们的仁义之心会使他们慷慨赴难而不后悔,自愿担当起责任而不推脱,这就是如果能够保持自己的公正之心,即使要为此付出生命,也不会考虑是生还是死了。处在生活穷困,到处流浪时,以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帮助其他穷困不已,流浪不止的人的“志士”和“仁人”,他们的仁义之心会使他们面临穷困潦倒时也不畏惧,看待穷困潦倒,到处流浪就象看待回家一样。这就是如果能够保持自己的仁义之心,即使要为此付出生命,也不会顾虑是生还是死了。
最后是结尾:是其以吾心为重,而以吾身为轻,其慷慨激烈以为成仁之计者,固志士之勇为,而亦仁人之优为也。视诸逡巡畏缩,而苟全于一时者,诚何如哉?以存心为生,而以存身为累,其从容就义以明分义之公者,固仁人之所安,而亦志士之所决也,视诸回护隐伏,而觊觎于不死者,又何如哉?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
这结尾没有更多的慷慨激昂,也没有太多的说教。辛清纯只是用了反问和肯定,简简单单,却又发人深省。
因此,“志士”和“仁人”以他们的“心”为重,以他们的“身”为轻。那些慷慨激烈成就仁义的事,固然是“志士”们奋勇施行的,同样也是“仁人”们争先施行的,瞻前顾后、徘徊不前、苟且偷生的人怎么能跟他们相比呢?以保全“心”为活着,以保全“身体”为拖累,从容就义来表明自己承担的道义是大公无私的,固然是“仁人”的归宿,同样也是“志士”的选择,那些逃避、袒护、隐逸、躲藏,觊觎于不死的人怎么能跟他们相比呢?由此可知,看到“志士”的所作所为,那些无志的人应该感到羞愧;看到“仁人”的所作所为,那些不仁的人应该认真反思。
抬起头转了转略显僵硬的脖子,发现天已经快要黑了,这一天,除了早晨写了一首诗,就是在琢磨着写这篇文章了,接下来还有两天时间,《大学》、《中庸》选其一作文,《孟子》再写一篇,这第一场就过去了。
辛清纯为什么用了一天的时间来写这篇文章?因为这是一篇分值最高的文章,其他的文章虽然也重要,但在这乡试阅卷官的眼中,只要这一篇《论语》文章上佳,其他的五经文、诗词、策论之类,只要过得去,那就必然能够上榜,那这一个举人的身份,就算是没跑了。
第88章 乡试第一场(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