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三眼神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章 避祸离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董卓虽然已经死了,但还有很多忠于董卓且手握兵权的部下,依然占据着关中各地。

    三辅之地以及西凉各郡县,还存在着大量的西凉军,其中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影响力非常之大,四人中实力最强的莫过于李、郭二人。

    王允以朝廷名义,将这些西凉将领的罪行昭告天下,吕布多次请求王允赦免西凉军,但都遭到了王允的拒绝。

    不仅如此,当吕布想把董卓的财物,赏赐给公卿、将校时,王允同样不允许,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吕布也并没有安什么好心,之所以请求赦免西凉军,绝不是为朝廷考虑,而是因为他杀了董卓,害怕遭到西凉军憎恨,因此处处偏袒董卓旧部,以此来拉拢人心。

    而王允的目的很简单,他绝不允许第二个董卓出现,手握军权且不安分的将领,都将受到他的压制,其中包括吕布。

    王允也向来看不上吕布,只是拿他当剑客看待,而吕布也认为自己有功劳,却处处受王允限制,因此二人渐渐不和。

    由于董卓的死亡,李、郭等人失去了依靠,害怕朝廷治罪,纷纷遣表入京,请求朝廷赦免他们的罪过。

    起初制定的安抚方案是全部赦免,但王允又担心这样无法让他们诚心归服。

    继而王允又改变了主意,针对实力最强的李、郭二人实施严厉打击,于是对群臣重新说道:

    “其本无罪,身不由己而助卓为虐,若加之恶逆的罪名,而又赦免之,恐使其猜疑恐惧,心中难以承受。故而,赦其无罪,难安其心,非为上策,不如定罪严惩,震慑之下定然归顺。”

    朝中群臣纷纷劝阻,无奈王允概不听从,在处理董卓旧部将领的问题上,王允反复无常,朝令夕改,极其不慎重。

    杨戬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知道接下来李、郭等人害怕王允清算,准备四散逃走,却在贾诩的怂恿下回兵攻打长安城。

    朝廷大军抵挡不过,吕布带兵东逃,王允身死,天子再一次被西凉军挟持。

    所以,此地不宜久留,现在的长安城摇摇欲坠,最好的办法便是抓紧离开。

    一月之期已到,杨戬再一次来到虎卫署看望荀攸,他想看看这荀攸到底在搞什么。

    “先生这一月过的如何呀?”

    “托将军洪福,甚好!”

    简单寒暄之后,杨戬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任命书,放在荀攸面前道:“司徒迁先生为任城相,在下恭喜。”

    荀攸看都没看一眼任命书,对这个任城相没有一点兴趣,而是反问杨戬:“将军以为司徒如何呀?”

    “隐忍筹谋,除賊救国,总领朝政,忠心不二,乃大汉肱骨之臣。”杨戬不假思索地说道。

    “哈哈哈……不错!但救国之臣,却即将成为祸国之人,可悲,可叹!”荀攸大笑。

    “此话怎讲?”

    “王司徒对待西凉诸将之态度,反复无常,赦免与定罪之间来回更改,誓必引起李、郭不满,而西凉军骁勇,朝廷动乱新平,如若起兵,为之奈何?”

    杨戬点点头,十分佩服荀攸的先见之明,他已经提前预料到了李、郭之乱,着实厉害。

    见杨戬若有所思,荀攸起身说道:“现今王允总领朝政,居功自傲,已谏之无用,为大汉计,将军当速速离开长安,前往汉中,待动乱之时,起汉中之兵,救驾勤王,再保大汉。”

    荀攸的想法和杨戬不谋而合,只不过没有他说的那么伟大,杨戬只是不想死在长安而已。

&

第38章 避祸离京[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