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居功自傲[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从董卓死后,作为诛杀董賊的首要功臣,王允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极大称赞,于是,他的态度悄悄发生了转变,似乎有些飘飘然起来。
王允召集群臣,商讨关于董卓旧部如何处理的事情。
杨戬猛然发现,王允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和蔼面善的司徒大人了,他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
董卓这样不可一世的大奸賊,都死在了他的谋划之下,从此便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所畏惧,毫不在乎。
“诸位,董賊三族已灭,今后我等当恪尽职守,同心为国,共保大汉江山社稷。”
“我等定当同心,共保大汉!”
文武大臣齐呼声过,蔡邕听闻董卓被夷灭三族,不禁面露忧色,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
王允勃然大怒,指着蔡邕厉声斥责:“董賊乃国家罪人,其祸国殃民之罪不可饶恕,汝身为天子臣民,当从大局思虑,以国家为重,不想汝念及董賊私人恩惠,竟为其惋惜,莫不是与賊同谋?来人,将蔡邕押至廷尉问罪。”
不问青红皂白,不辨是非忠奸,王允便治了蔡邕莫须有的罪名。
蔡邕有口难辩,作为文学家和史官,他有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为了继续写完汉史,他陈词谢罪:
“下官知罪,愿受刺剑削足之酷刑,乞请暂留微命,待罪以续青史。”
一众文武纷纷求情,但王允态度十分坚决,一概不允。
接下来的日子里,士大夫们都同情蔡邕的遭遇,想尽一切办法前去营救,但都毫无结果,太尉马日磾专程前往王允住处,替蔡邕求情:
“司徒,蔡邕乃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本朝之事了解甚深,应当给予机会,让其写成史书,况且蔡邕忠孝闻于士大夫之中,若以莫须有之名治罪,恐有失众望,不服人心呐!”
王允频频摇头,一点都不赞同他的观点,反驳道:
“太尉为何不明白呢?先前武帝不杀司马迁,纵其写成谤书,传于后世,如今国事衰败,礼乐崩坏,怎能让蔡邕效仿司马迁,污蔑年幼的天子?且此书于道德教化毫无益处,甚至连我等都将遭受后世指责。”
马日磾劝说不动,十分无奈,愤懑离开,半路上碰到了同样前去求情的杨戬,不禁感慨道:
“善待人才,乃国家维系之命脉,若经典无法流传,何以彰显国家之法度,陛下之圣明?王司徒此举,恐难以持久。”
杨戬拜别了马太尉,放弃了劝说王允的想法,恐怕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劝的动王允,他折返绕道径直去了大理寺。
年逾花甲的蔡邕,在大理寺的酷刑之下,遍体鳞伤,生命已至垂危。
“蔡中郎?蔡中郎?晚辈来看您了!”
杨戬轻声呼唤,心中很不是滋味,蔡邕缓缓抬起遍布伤痕的脸庞,见来的是杨戬,便准备起身行礼。
“蔡中郎莫要起身,快快坐下。”
杨戬赶忙上前搀扶他坐下,一个快六十岁的老人,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却还要遭受刑狱之苦,此时他心中五味杂陈。
“几日不见,蔡中郎竟至这般模样,哎!王允居功自傲,不辨忠奸,欲加之罪,何患无
第37章 居功自傲[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