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裂石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大家再也按耐不住激动地心情,纷纷跑过去,围着设备问长问短。
很快大家就熟悉了操作流程。
100台设备,被分成10组,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打孔,分裂矿石。
而剩下的人,则全部成为,捡矿石,搬矿石,运矿石的工作了。
因为这个机器太快了,只要打完孔,插入后,就是几秒钟的事情。
这效率提升何止是百倍啊,说是千倍都不为过。
而且这种液压撑开石头的机器,最大的特点是,基本不需要维护,保养。
皮实耐用。
当得知,这种机器,下个月开始,马家庄就能每个月生产500台时,大家欢腾了。
6个主要的矿区,四个是普通黄铁矿,是最需要这种机器的。
其实这种液压撑开石头的机器,最适合就是黄铁矿,花岗岩,大理石矿,石灰岩,砂岩等坚硬岩石。
除了应用于,黄铁矿以外,目前最大的需求是水泥工坊的石灰石开采。
石灰石的开采也是非常适用于这种液压撑开石头的机器。
此时的马如龙,正坐在马家庄的办公室里。
看着手上的情报,十分的无语。
因为情报上显示,自己的黑甲军刚刚完成了,今年的漕粮进京任务。
漕粮运输,明代先后使用过三种方式。
最早是支运法。即在淮安、徐州、临清、德州等地设仓收囤。
各地应缴纳的粮食就近运至四仓,再由运军分段接运至通州、北京。
节节接运,故名支运。
这个时期漕运不仅是官方承担的事儿,农民也可参与运粮,
农民参与运粮的好处是,免纳当年税粮;
如果交纳了当年税粮的则可免除运粮。
因为运粮要自带吃食。
相当于二选一。
按当时计算,民运的比重约占支运的四五成。
宣德年间,支运法改为兑运法。
为什么要改啊,你想一大群百姓给京师运粮,
一干几个月,那土地谁来耕种。
“江南民运粮诸仓,往返几一年,误农业。
令民运至淮安、瓜洲,兑与卫所,官军运载至北,给与路费耗米,则军民两便。是为兑运。”
即,各地漕粮先运至淮安和瓜洲(今扬州邗江区),兑与运军转运。
百姓不再全程参与运输,军运的费用则由农民承担。
这样做的好处是,农民可以省出时间来从事耕种。
到成化年间,漕运都御使滕昭又将其兑运改为长运(亦称改兑法、直达法),即由兑运的军官过江,
径赴江南各州县粮食生产区交兑公粮,农民不再参与运粮,
但要缴纳所谓的过江费用。
自此,除白粮仍由民运外,普遍实行官军长运制度。
漕粮运输方式,经历了从支运、兑运到长运的过程,
也是老百姓逐步退出参与运输的过程,同时也是各项苛捐杂税逐步增加的过程。
那为何是你黑甲军主持啊。
还不是黑甲军带领着各地驻军,一路打土豪分田地,现在百户以上的军官都残了。
朝廷的任务,黑甲军不接着,难道让那些小旗,总旗接着吗!
自己做的孽,再难也得自己解决啊。
第150章 裂石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