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佣兵为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 穿衣问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着小娃娃们穿着木鞋,哒哒哒,的在水泥路上跑来跑去。马如龙也是打心里开心。

    现在这里的流民全部都穿上了木鞋,小娃娃们的木鞋没有刷漆,因为长得快,哪怕是换着穿,也无所谓。不像成人,许多时候工作的环境都是恶劣的,鞋子要做些保护。

    现在已经是月底了,下月7号。就要结婚了,想想还是蛮激动的。

    这些人以后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的家奴了。结婚要喜庆,这些人的衣服也要张罗起来了。

    明朝织布技术差吗?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宋朝就有了全自动纺车了。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水转大纺车才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纺纱的机械,比西方的水力纺纱机要早四个世纪。

    水转大纺车发明在南宋(11271279年)后期,在元代(公元1206年—1368年)盛行于中原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机械。

    这种水转大纺车结构较为复杂,由转锭、水轮和传动装置等三部分组成,体积庞大,全长约9米,高2.7米。通过将水的动能转化为大纺车的动能,实现自动化的工作。

    每台纺车每天可纺纱100斤,效率是一般纺车的30多倍,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机器。

    水力大纺车是我国古代纺织机械史上的重要成就,具备了近代纺纱机电磁铁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是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

    以水转大纺车为代表的中国机械技术知识西传到欧洲后,对以阿克莱水力纺纱机为代表的近代机器的发明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不过马如龙却不是要复制改良宋朝的纺机,他还直接拿出18世纪中期的改良版珍妮纺纱机。

    这种机器还是用人工摇动把手,只是效率已经是目前的大明手工纺纱的100多倍。

    而且由于转速低,对材料强度要求不高,依然可以用大量的木头制作。

    木头车床铣床,加工木头设备,还真是得心应手。

    而木匠师傅们在这两拨的工具制作中慢慢也学会了机床,铣床的基本用法。

    很快随着工地接近尾声,大批的女工被带入了纺纱工坊,经过简单的培训,女人们很快掌握了纺纱机的要领。

    同时马如龙给的工资也很高,基本工资每人每月1两银子。包三餐食宿,一年两套工装。(没办法都是流民,又成了家奴,自然得全包了)。

    纺纱质量和品质综合前20%的人每人每月奖励500文,前50%的奖励300文,前80%的奖励200文,凡是完成基础工作目标的奖励100文,奖励不可以累拿。

    马如龙可没有闲着,他回到自己的船里用3d金属打印机,打印了10台缝纫机的机头。额外的缝纫机的核心部件打印制作了1000份,包括梭心、机针,小的轴承。

    核心是梭心,加工要求较高,这是一直到18世纪末期才初步掌握。

    缝纫机最难的就是梭心和机针,因为这两样对于钢材的要求特别高。梭心的也属于这个时代的机密器件。

    没办法其他的就让铁匠和木匠按自己的图纸规格去解决吧。

    制造了缝纫机,马如龙才发现,确实要抓紧时间去开发石油了。因为缝纫机是需要润滑油的。而且是专用油。

第40章 穿衣问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