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佣兵为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 穿衣问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好在马如龙船上就有各种各样的油,能顶一段时间。

    很快木匠和铁匠们就给马如龙的缝纫机生产好配套的设备。同时送来了几十把按照马如龙给出的图纸制作的专用剪刀和现代规格的木尺。

    实际上明朝的尺子在不同的环境使用的标准略有差别,误差在两厘米内(3234之间),而马如龙直接用了后世的标准,直接定制了一批,度量单位。尺子,秤杆都定制成后世的标准。

    传说木杆秤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再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为13两一斤。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改成16两一斤。

    秤星必须是白色或黄色,不能用黑色,比喻做生意要公平、正直,不能黑心。

    秤杆上的第一颗星又叫做“定盘星”,其位置是秤锤与秤钩成平衡时秤锤的悬点。做杆秤的关键是能选准定盘星,只要确定好定盘星,就是一把好秤。

    因此,人们往往把定盘星用来比喻事物的准绳。

    在做买卖时商人手提着那个绳纽,叫做秤毫。它的意思是叫你在约秤时要明察秋毫,决不可粗心大意。

    秤一提起来首先看到的是定盘星,提醒商人要权衡一下良心,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得缺斤短两。

    如果给人短斤少两则损阴德,其中少一两叫“损福”,少二两叫“伤禄”,少三两叫“折寿”。以此暗示人们做生意要诚实,不能昧着良心干那损人利己的事。

    明朝的秤杆为啥是16两,其实从数学角度更容易,分析出来。

    那就是秤杆要等分,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八分16。因为等分可以最容易做到精准。而“福禄寿”三星,自然也是真的,这是古代人对商人的告诫。

    毕竟黑心的太多了,加入文化信仰,商人们自然都会多少有所顾忌。这和古代推崇孝道一样,没有这种文化羁绊,那种剥削下造反的只会更多。

    现在女工用上了缝纫机,一台抵得上,几百人工作量是没有问题的。找了些手工好的女工将他们统一带到了,缝纫作坊里开始培训。

    其实脚踏缝纫机的操作一点都不难,女工们主要学习的是全新制作衣服的裁剪方法。

    第一批的制作就是马如龙给的图纸,陈真装、中山装和民国女旗袍。

    陈真装本质上是中山装的简化版,而中山装还有个别名叫做毛装、人民装、人民服等。陈真装只有左胸处有一个口袋,也就是对比中山装少了个口袋,并取消了口袋翻扣,让人显得更加精神。

    依然是立领,5粒扣,扣子自然使用木头加工制作了。整体简洁干练舒适。

    而旗袍又称褀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还存有诸多争议。

    但不能改变的是,身材好不好,旗袍一穿自知晓。就像现在的许多小鲜肉为啥拍古装不好看,因为一束发,原来也是鞋拔子脸。

    马如龙这里用的是,辛亥革命以后的改良款,具体为:直领,右斜襟开口,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边开衩,袖口收小。

    至于开到大腿根的那种,想想还是算了,不能太嚣张。

    哥是文明人,但不影响哥私下做几套自用。

第40章 穿衣问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