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翦篇(3)[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破蓟城\n  秦始皇亡韩并赵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按照,秦国君臣制定亡诸侯的步骤,下一步该灭亡的诸侯:魏国。\n  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秦国和燕国打起来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n  秦国没亡魏,却和燕国打起来,就要提及两个人。\n  第一个人是赵悼襄王的前太子公子嘉,另一个人是燕国的太子丹。\n  先来说公子嘉。\n  公子嘉的母亲是谁,史料没有记载。但,绝对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公子嘉也因此成为了赵悼襄王立下的太子。然,天有不测风云,赵悼襄王喜欢上了赵悼娼后,废长立幼。\n  公子嘉被废,公子迁被立。\n  赵悼襄王死后,公子迁,被立为赵王,是为赵王迁。公子嘉的待遇并不好,处处遭受打压,甚至被囚禁。也可以说,公子嘉是个悲剧且充满血性的人物。\n  秦将王翦,用离间计除去李牧,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王迁的兄长,公子嘉不愿降秦,带领宗室和可战的军力向北逃亡。\n  王翦好不容易把赵国打趴下,怎能允许赵国还有抵抗的力量,东山再起。一个现象出现了,公子嘉往北跑,王翦后面追。\n  公子嘉逃跑的方向,只有一个代郡。\n  为什么公子嘉要往代郡跑?\n  这就要涉及一个问题,赵国的三都制度:邯郸、晋阳、代郡。\n  晋阳是赵国的龙兴之地,赵襄子也是倚靠晋阳城的坚固,击败强大的知氏,守住了赵氏基业。邯郸是赵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是赵国的国都,更是赵国应对中原诸侯的地方。代郡是赵襄子灭代之后,开拓的一块疆土,也是应对燕国、北胡最重要的一个军事重地。\n  如今的赵国,晋阳落到秦国手中,邯郸被破。云中、雁门,失守。赵国还没沦陷的疆域,只有代郡。公子嘉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往北跑,前往代郡,等待时机,东山再起。\n  赵氏的生命力很顽强,也很能打。再加上代郡,城高池阔,军备完善,甲兵数万,粮草充足,是有机会翻盘。公子嘉逃到代郡,被拥立为王。由于要和赵王迁区别,称为代王。\n  王翦也是意识到这一点,不给赵氏死灰复燃的机会,故而,穷追不舍,彻底扫荡赵军的残余势力。\n  代郡和邯郸,隔了一个中山国(被赵武灵王灭,有八百里,并修驰道,打通代郡和邯郸之间的交通要道),地势复杂。公子嘉利用手中的地图,逃到了代郡,并派人守住重要关口。\n  秦军没有地图,一路往北,没追到公子嘉,也没找到代郡,却追到了燕、赵边界上。\n  王翦见状,下令安营扎寨。一路往北追,也累得够呛。\n  秦军主力驻扎在燕国南境和赵国北境交界地区,这个信号,对燕国来说,不是好的信号。\n  秦国先灭韩国,再破邯郸。秦国下一个攻击的对象是谁?\n  接着再来说,第二个人燕太子丹。\n  燕太子丹的人生更加悲惨,他虽是燕王喜的儿子,燕国的太子。但,先被送去赵国为质,认识了童年的秦始皇。随后,又被送去秦国为质,却被秦始皇奚落。\n  燕太子丹趁着秦国亡韩并赵,离开秦国,逃回燕国。\n  为了与秦始皇誓不两立,伐秦雪耻,燕太子丹做了一件事:收留秦国的叛将,这个人被称为樊於期。\n  秦国亡韩并赵,大军抵达燕赵边境,燕国朝臣会怎么想。尤其是燕太子丹收留了秦国叛将樊於期,有被讨伐的借口。燕国君臣,认为秦国下一步要灭亡的诸侯是燕国。\n  此时,燕国的王是燕王喜,于公元前254年继位。\n  燕王喜继位后,没干别的事情,就爱找赵国的麻烦,且发动了两次大举南下:\n  1、燕王喜四年(公元前251年),以燕相栗腹、卿秦、昌国君乐间伐赵。\n  2、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趁着赵悼襄王继位,赶走了两大名将(廉颇、乐乘),以剧辛为将伐赵。\n  结果:燕国被赵国吊打,丢城失地。\n  秦国大兵压境,燕国君臣为了避免沦为韩、赵被灭的命运,也积极动员起来。这就有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刺客故事:荆轲刺秦。\n  在燕太子丹看来,只要刺杀了秦始皇。秦国国内局势动荡,就会大乱。诸侯伺机而动,韩、赵也会复国。只要没有秦始皇,就不会有战争。只要刺杀了秦始皇,战争就会结束,天下秩序安定。\n  至于燕太子丹为什么要选择刺秦?又为什么会收留秦国叛将樊於期?刺秦人物为什么选择荆轲?我在《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之《秦始皇篇》用了大量文字,这里就不多说。\n  因为燕太子的反击,以荆轲刺秦。最终,惹怒了秦始皇。愤怒的秦始皇,更改亡诸侯的顺序,放过了魏国,命王翦北上亡燕。\n  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刚灭了赵,又将亡诸侯之

王翦篇(3)[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