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篇(3)[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剑指向了燕国。\n 燕王喜从公元前251年公元前229年,都在找赵国的麻烦。随着,秦国大兵压境。燕、赵冰释前嫌,结为同盟,共同迎战秦军。\n 燕国多次被孱弱的赵国吊打,秦国灭了赵国,自然看不起燕国。但,王翦身为名将,没有犯轻敌的错误。为了打好这一仗,击溃燕、赵联军,也周密部署。\n 这就是战国历史上,有名的战役:易水之战。\n 先来介绍一下,易水之战的基本情况。\n 时间:公元前228年。\n 交战国:秦国对战燕赵(代郡)。\n 国君:秦始皇、燕王喜、代王嘉。\n 主将:秦王翦,燕赵没记载,燕、代两军最高的指挥官:代王嘉、燕太子丹。\n 战绩:王翦伐赵取九城、除掉李牧、破邯郸;燕国最近二十年没有打过胜仗,赵国邯郸刚被攻破,只剩下代郡。\n 从这份简历来看,秦国赢的机会要大些。毕竟,王翦刚除掉李牧,攻破邯郸,战功赫赫。燕王喜继位后,就没有取得一份显赫的成绩,相反,总是被孱弱的赵国吊打。代王嘉手中只有一个代郡,也无显赫的名将。\n 那么,王翦是如何对战燕、代两军,打好易水之战?\n 太史公留下了一句话:荆轲刺秦,王怒,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n 从上面这句话,给出了三个信息:\n 1、秦始皇伐燕的原因:荆轲刺秦。\n 2、秦国的主将:王翦、辛胜。\n 3、战争结果:秦胜,燕代败。\n 由于史料残缺,将易水之战,轻描淡写,不知道燕代联军有多少人,也不知道秦国出动了多少将士。也不知道,秦国取得了怎样的战功。但根据野史和残缺的史料以及发挥想象力,还是能够得到一些情景再现。\n 面对燕、赵联军在易水之边,安营扎寨,迎战秦军。\n 王翦兵分两路:\n 一路,自己亲自率领,正面与燕、赵联军主力交战,吸引燕代联军的注意力;另一路,由辛胜率领,从易水上游,绕道燕军右翼。\n 秦军和燕、代联军,在易水之西,展开决战。\n 对于,这场战斗,记载很简单:秦军胜,燕军惨败,代撤军。\n 易水之战,秦国真的赢得很干脆?\n 答案:不见得。\n 如果王翦打得很轻松,就该乘胜追击,攻破蓟城。然,王翦却干了一件事:等待援军,第二年才围攻燕国国都蓟城。\n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消息:易水之战,秦军损失也不小。\n 或许,还有其他原因。\n 1、王翦在等秦始皇攻伐蓟城的命令。\n 2、天气转入冬季,不利于作战。\n 3、王翦对燕国地势不熟悉,他的战术:求稳。\n 总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王翦在易水之战,打赢了燕、代联军,却没有趁势进攻燕国国都蓟城。\n 公元前226年,王翦得到军力补充,大举进攻,又与燕国爆发了一场大战:蓟城之战。\n 易水之战惨败,燕王喜被吓得,往东逃窜,一口气,逃到辽东郡。\n 我在《战国风云人物君王篇》之《燕昭王篇》我讲解了,蓟城,这座数百年的国都。无论是燕王哙禅位,还是燕昭王破强齐,或者是燕武成王北伐东胡,燕王喜找赵国的麻烦,都是在这里发号施令。\n 齐宣王再燕国大乱之时,攻破过蓟城;赵孝成王也在燕王喜的时候,围攻蓟城。按道理说,赵国围困蓟城,燕王喜就挺过来了。秦军围困国都,燕王喜怎么逃跑了?\n 答案:燕王喜见韩、赵相继被灭,害怕了。\n 燕王喜没有君王死社稷,逃亡辽东。蓟城,军民大乱。王翦用武力,攻破蓟城。王翦没有罢手,追击燕国残军,又在衍水追上了燕太子丹率领最强悍的军队:卫队。\n 此战,秦军大胜,彻底消灭了燕军,可战、能战的军力。\n 王翦伐燕,打了三战:易水之战、蓟城之战、衍水之战。\n 这三战,彻底把燕军打残,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力量,进行有效反击。\n 燕王喜也因为这三战,不仅丢了大片国土,还丢了国都蓟城。秦军占领的燕国的疆土,设立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n 燕国只剩下一郡:辽东郡。\n 燕王喜被打怕了,只能向秦国求和。求和需要诚意,还要表明态度。燕王喜为了求和,不惜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燕太子丹,并把燕太子丹的人头,送给王翦,谢罪求和。\n 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秦国答应议和。\n 号称为八百年的燕国,以及苦寒之地,最坚固的一座城池蓟城,被王翦所破。\n 破蓟城,打残燕国,这又是王翦取得的功绩。\n 那么,秦国大获全胜,占领了燕国大部分疆土,只剩下辽东郡。秦始皇为什么不趁势亡了燕国,选择议和?王翦破蓟城之后,又过了五年才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这又是为什么呢?王翦篇(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