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翦篇(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静?\n  这个答案很好回答:誓在亡赵。\n  然,赵国很强大,又有一个被称为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如果不是赵国常年与诸侯交战,还有匈奴捣乱,拖垮了顽强的赵国。以及赵国发生地震,还闹饥荒。秦始皇不一定会做出亡赵的命令。\n  也可以说,秦始皇亡赵很谨慎,不敢大意。尤其是赵国有位很强的对手:李牧。\n  当赵国发生地震、闹饥荒,太史公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n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以杨端和、王翦、羌瘣伐赵。赵孝成王以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秦赵两国大战,拉开了序幕。那么,王翦出征,能够取得怎样的成绩?\n  现在来看一下,秦赵两国最后展开的大战:邯郸之战。\n  先来看一下,秦赵两国基本情况。\n  君主:秦始皇和赵王迁。\n  主将:秦王翦、杨端、羌瘣;赵李牧、司马尚。\n  主将军功:王翦伐赵取九城,杨端和伐魏攻赵;李牧北破匈奴,南败秦军。\n  从这份简历来看,李牧南征北战,作战经验丰富,军功显赫。有李牧在,秦国不好打。但,李牧有很多劣势,兵少将寡,缺粮少钱,主君年少,佞臣当政。\n  王翦根据敌我双方实力,制定出了作战计划:拖垮赵国。\n  于是,秦赵两国,展开了拉锯战,持久战。\n  不得不说,李牧无愧于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打出了骄傲的成绩:阻挡秦军一年,不曾落下风。\n  要亡赵国,就要除去李牧。这是秦国君臣得出的一个结论。\n  秦国君臣,根据赵国劣势,不仅展开了军事进攻,还发动舆论战,离间赵国君臣。一条针对李牧的计策,诞生了:离间计。\n  历史又上演了重复的一幕:赵国换将。\n  长平之战时,赵孝成王换下老将廉颇,导致长平惨败。三十年后,其曾孙赵王迁,也在邯郸之战,换下李牧。甚至,赵王迁比他曾祖父更胜一筹,在郭开等人的助攻下,冤杀李牧。\n  李牧死了,痛哭的是赵国百姓,寒心的是赵国将士,高兴的是秦国君臣。\n  王翦用计除掉李牧这个强大的对手,对赵国发动猛烈攻击,一战攻破赵军主力,占领邯郸,俘降赵王迁。只有赵悼襄王的儿子公子嘉,带领少数人突破重围,前往代地,继续抗秦。\n  李牧之死,谁负责?我在《李牧篇》,重点介绍了,这里就不多说了。\n  那么,这里有个经常被人提及的话题,李牧和王翦谁更厉害?\n  李牧是进可攻退可守,战术灵活,超能战,又能打。这时候的王翦,硬拼是打不赢李牧。\n  所以,面对强大的对手,王翦做了以下战略部署:\n  1、持久、消耗战。\n  王翦利用秦国的优势,针对赵国的劣势,拖垮赵国。\n  2、用离间计除掉对手李牧。\n  正面大举进攻,侧面打舆论战。\n  王翦用兵也是有一套,他没有因为兵多将广,粮草充足犯下致命的错误:骄兵。\n  相反,王翦没有小看对手,用兵谨慎。在多方面优势情况下,他选择了一种‘稳的战术。也可以说,王翦面对比自己强的对手,具备名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抗压能力。\n  能够与李牧这等良将对战,不落败就已经足够骄傲。王翦虽比不上李牧,但,他用计,除掉了李牧。\n  虽然,李牧是死在赵国君臣手里。但,是王翦的离间计,成为李牧死的最直接原因。王翦这种除掉对手的方式,证明了他打不过李牧。同时面对困难,他能想办法除掉比自己强的对手,坦然面对自己的劣势,这份勇气值得赞许。\n  王翦和李牧对战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n  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小心应对,还要动脑想办法。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解决问题,有多种方式,不要拘泥,敢于打破常规。\n  就像王翦,没有正面击垮李牧。但,他攻破邯郸。\n  邯郸城从公元前386年公元前228年,历经一百五十九年,八代君主(赵烈侯、赵成侯、赵肃侯、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王迁)的建设,固若金汤。\n  无论是赵成侯晚年的邯郸之难(魏惠王伐赵),还是赵孝成王时期的邯郸保卫战(秦昭襄王伐赵),最终在王翦手中,被终结了生命。\n  邯郸被破,象征着嬴姓赵氏建立的赵国,熬了一百七十六年(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8年)的政权,被王翦所灭,淡出了战国的历史舞台。\n  李牧凋零,王翦兴起。王翦也成为战国四大名将最后一个出场的人。\n  破邯郸,成为王翦举世骄傲的战绩。那么,王翦还会留下怎样的故事?

王翦篇(2)[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