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篇(7)[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去世,赵悼襄王不按套路,夺了远在秦国为质春平君的君位,导致赵国内政动荡不安。\n 2、郭开等人排挤。\n 郭开和廉颇有什么仇恨,史料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有一点很明确,权力。按照廉颇的军功,赵相非他莫属,就没有郭开的事。或许,赵孝成王临终前,定是做了什么安排,至少对廉颇是有交代。\n 再来说内在因素,廉颇自己的原因:性格急躁,做事冲动,起兵攻打乐乘,最终埋葬了自己的前途。\n 和廉颇有交情的人,要么死,要么说不上话。廉颇起兵,标志着他在赵国混不下去。于是,廉颇采用就近原则,逃亡魏国。\n 那么,魏国为什么不重用战功赫赫的廉颇?\n 也有以下观点:\n 1、廉颇能打,但,起兵给他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n 2、和赵国的关系。\n 魏安釐王用,也不敢重用,用廉颇代表着与赵国为敌。魏国被秦国欺负得没有还手之力,再加上一个赵国。魏国的处境堪忧。\n 廉颇在魏国,过得不开心,朝思暮想回到赵国。\n 赵悼襄王因为战事不利,北边要对付燕国,西边要对付秦国。就在这时,赵悼襄王想起廉颇。又听说,廉颇在魏国,思念赵国。于是,赵悼襄王派了使者前往魏国,探望廉颇。\n 这个使者是谁,史料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但,记载了这个使者和郭开关系好。因此,诞生了一个故事:廉颇老矣。\n 廉颇在魏国,见到了心心念念的赵国使者。廉颇为了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宝刀未老,能为赵国效力。\n 殊不知,廉颇的表现,被别人当成了猴子。赵使归国后,对赵悼襄王说了一句话,就把廉颇给毁了: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n 言外之意:廉颇老了,回来也没什么用。\n 赵悼襄王想了想,廉颇都八十岁了。一个糟老头回来,也没什么用处。\n 这句话,记载了廉颇的结局:赵王以为老,遂不召。\n 廉颇在魏国过得不开心,赵国又回不去。楚闻廉颇在魏,又不能归赵,阴使人迎之。\n 廉颇为楚将,无功,说了一句话:我思用赵人。\n 从上面几个字可以看出两个信息:\n 1、廉颇思念故国。\n 2、廉颇在异国过得不开心。\n 对于廉颇死亡的时间,没有明确记载。但,对廉颇的结局,很清楚,郁郁不得志:卒死于寿春。\n 廉颇一生为赵国南征北战,战功无数。\n 伐齐攻魏,勇冠诸侯。\n 上党失利,与秦国对战长平。廉颇在战局不利于赵国的情况下,以牺牲局部,换取整体的胜利,不断扭转战局,独立抗秦三年。邯郸之战,不计前嫌,为赵国守城。\n 以孤寡疲惫之师,战胜燕国精壮之士。破燕之战,一战封君。\n 对外战绩,出战必胜,固守无人能破,也没有记载他有过败绩。廉颇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名将。\n 在战国时代有很多名将,进攻的有(武安君白起、马服君赵奢、昌国君乐毅),防守的也有(安平君田单)。却很少有既能进攻,又能防守的名将。再加上,廉颇不因为自己的遭遇,忿忿不平,做出什么不利于母国的事情。临死前,还想着为赵国效力。\n 攻守兼备,战国四大名将,廉颇实至名归。\n 廉颇远离赵国,客死楚国,最终走完了披甲上阵,戎马倥侗的一生。他历经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四代君王,也是战国时代活得最久的名将、老将。\n 廉颇老矣,这四个字,道尽了太多名将的心酸。\n 那么,廉颇告别了舞台。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他的出场,会给赵国带来什么?又会有怎样精彩动人的故事。廉颇篇(7)[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