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廉颇篇(6)[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封君拜相\n  公元前259年10月,秦、赵两国战火重开。秦昭襄王拜五大夫王陵为将,率军二十万,兵伐邯郸。这就是战国历史上,有名的邯郸保卫战,也是一场城池攻坚战。甚至,这场战争,能够与莫斯科保卫战相提并论。\n  现在来介绍一下邯郸之战的基本情况。\n  时间: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7年。\n  交战诸侯:先是赵国独立抗秦一年多,后韩、魏、楚、赵合力击秦。\n  君王:秦昭襄王、赵孝成王、魏安釐王、韩恒惠王、楚考烈王。\n  主将:秦王陵王龁郑安平;赵平原君、魏信陵君、楚春申君。\n  攻守:秦国攻,赵国守,魏赵救援。\n  结局:秦国惨败,赵国惨胜,魏楚崛起。\n  接下来,看一下邯郸保卫战有多惨烈:\n  当王陵率领黑压压的秦军兵临城下,将邯郸城围困得水泄不通。赵国君臣,这边有何反应?\n  由于赵国君臣,战前思想工作做得到位,又加紧备战。邯郸城人人奋勇杀敌,并没有因为秦军之势,出现恐慌、逃亡的现象。相反,赵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妇孺做饭,男人齐上阵,就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就拿起武器,保卫邯郸。\n  惨烈的邯郸之战,随着秦军的进攻,这场城池攻坚战,正式拉开了序幕。\n  王陵亲自督战,披甲上阵,也攻不破邯郸城的坚固。\n  秦昭襄王见二十万大军拿不下邯郸,生气的同时,又增兵十万。这一次,秦昭襄王铁定了心,要攻破邯郸,灭了赵氏。二十万打不下邯郸,那就三十万。三十万不行,那就四十万。\n  只要能拿下邯郸,灭了赵氏,付出多大代价,秦昭襄王也在所不惜。\n  战事从冬季打到春天,邯郸城内、城外,尸首堆积成山。王陵手握三十万大军,也没有取得压倒性的优势。相反,他打得相当艰难,阵亡了五校(据说一校是800010000),兵力也折损尽半。\n  秦昭襄王一边增兵,另一边请白起出战。\n  由于白起拒绝出征,秦昭襄王以王龁取代王陵,攻伐邯郸。\n  赵国独立抗秦,打了一年多,向诸侯求援。\n  向楚国求援,诞生了一个词语:毛遂自荐。\n  向魏国求援,诞生了一个词语:窃符救赵。\n  随着魏、楚诸侯救赵,秦、赵邯郸之战,演变成成了赵、魏、楚联军,合力击秦。根据史料记载,秦国输得很惨,阵亡了至少二十多万将士,三十年内,导致秦国不敢东出征伐诸侯。\n  这里有个问题,秦、赵两国刚打完了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男儿被坑杀,壮男尽殁长平。那么,长平之战惨败后,赵国为什么还能打赢邯郸之战呢?\n  有以下观点:\n  1、秦昭襄王怒伐赵国,准备不充分。\n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否定了白起趁势灭赵的主张,接受赵国割六城议和。事后,赵孝成王拒绝割地,导致秦、赵两国战火四起。可以说,秦昭襄王是因为愤怒伐赵。其次,作战将领不断调整:白起(拒绝)王陵(打得不好)王龁(作战不利)郑安平(降赵)。\n  2、赵国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n  秦国坑杀赵国降卒,彻底激怒了赵国军民。虞卿驳斥割地谬论、平原君散尽家财、赵孝成王死守社稷、毛遂自荐、李谈三千壮士、老弱妇孺守城。可以说,赵国为了打赢这场邯郸保卫战,举国之力,齐心抗秦。\n  3、合纵诸侯。\n  赵国独立抗秦,打了一年多,可见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有多顽强、多善战。但,赵国独木难支,君臣齐心协力,合纵诸侯。其中,平原君成为合纵诸侯的关键人物:亲自入楚;他是信陵君的姐夫。\n  最终在魏、楚诸侯的援助下,赵国起死回生,打赢了邯郸保卫战。\n  邯郸之战,值得提的四件事:\n  1、秦始皇出生。\n  2、汉高祖刘邦出生。\n  3、战国中后期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的结局:长剑自刎。\n  4、信陵君流亡赵国。\n  那么,廉颇在邯郸之战,扮演了什么角色呢?\n  不计前嫌,为赵氏死守社稷,为江山而战。\n  虽然,史料并没有给出廉颇在邯郸之战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谁,指挥邯郸之战,也不清楚。面对国破家亡,廉颇不可能无动于衷。毕竟,廉颇是赵国人,深受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影响,又得赵惠文王恩宠。他虽因为长平之战,被赵孝成王换下。但,他不可能看着国破家亡,选择袖手旁观。\n  面对国难,赵孝成王不可能忘了赵国最能打,且战绩最

廉颇篇(6)[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