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篇(5)[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英雄落幕\n 赵国以济东令庐、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割让给齐国,但有一个附加条件:换取田单为将。\n 对于赵国提出的这个条件,的确超出了齐襄王的预期。赵国单方面的解释:有兵力对付燕国,不足的是没有伐燕的将领。\n 对于这个解释,齐襄王很快就否定了。赵惠文王甍,也为赵国留下了很多能打的将领。此时的赵国,能打的将领有哪些?\n 军功最甚:马服君赵奢。\n 勇冠诸侯:廉颇。\n 还有乐乘、楼昌、许历等人。尤其是马服君赵奢,不仅打破了秦国的不败神话,还让秦、赵两国和平了十年。可谓的是名动诸侯,威震中原。最主要的是马服君赵奢,还曾在燕国上谷当过郡守,对燕国了若指掌。\n 你说赵国无良将抗燕,这说不通。\n 想不通,齐襄王就不想。赵国以地换将,让齐襄王看到了削弱、打压田单的机会。但,摆在齐襄王面前有一个难题:如何说服田单去赵,且还不落下打压功臣的话柄。\n 齐襄王是一国主君,他的言行举止,朝臣都看着。这个时候,他不能轻易表态,要听听来自朝臣的意见。田单不仅是齐国的柱石,也是齐国震慑诸侯的武器。去赵国伐燕,齐国拿什么震慑诸侯。\n 齐襄王让田单入赵,也有打压功臣的嫌疑,让人寒心。最好的方式:田单自己去赵国。\n 齐襄王的本意,也是想让田单去赵。如此,可以巩固自己的权力,为儿子继位扫清障碍。也可以借机,打压、削弱田单的影响力。然,身为君王也有难处。\n 有些话心里明白,但,不能说,也不能做。\n 说了,做了,让人寒心,这还是小事,引起不必要的变故,就会危害江山社稷。齐襄王没有把握掌控朝局,更没有信心压制田单。若把田单逼急了,起兵反叛,这是齐襄王不想看到的结果。不动刀兵,又不撕裂两人的关系,还能达到想要的效果,这才是齐襄王想要看到的。\n 赵国以地换将,齐襄王让田单自己做决定,也可以说走了一步绝妙好棋。\n 换,齐国可以得到赵国济东的疆土,建立万世基业;不换,齐国得不到赵国赠送的疆域,两国交恶,责任也不在齐襄王身上。\n 也可以说:换,有好的名声是齐襄王的;不换,齐、赵交恶,坏名声是田单的。田单的任何决定,受益者都是齐襄王。虽不是刀光剑影,却比刀光剑影更厉害。\n 田单从这件事,得出了一个信号:齐国,他待不下去了。\n 赵国不惜割济东三城,五十七座城池,只是为了一件事:换将。\n 看上去,田单很重要。但,也看出,田单不重要。\n 对赵国而言,田单很重要。赵国的条件,是下了血本。\n 对齐襄王而言,田单不重要。毕竟,齐襄王没有拒绝赵国的条件。赵国能用钱财和土地,换走他,他有多重要。\n 回想起过往,田单在即墨破燕,一战成名。\n 再战,收复临淄,名声显赫。\n 三战,光复国土,成为挽救齐国的社稷之臣。\n 齐襄王对他礼遇有加,封他安平君,兼任齐相。他的一生,本该是平淡无奇。却能纵横齐国朝堂,周旋诸侯,建立盖世功业。\n 按理说,他的一生,该知足了。可,心中还是充满了悲凉。心心念念的齐国,竟然容不下他。\n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功高震主。若不是有贤能的大臣,替他解围。他,能够走到今天。或许,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十二字,就用在了他的身上。\n 可怜啊!真可怜。\n 他为齐国,鞠躬尽瘁,换来的却是一身伤。\n 齐襄王的想法,田单一清二楚。齐襄王忌惮他,齐国容不下他。赵国如此看重他,他就去赵国发展。\n 按理说,受了委屈,应该发泄才对。为什么,田单还主动去赵国发展?\n 简单说:避祸。\n 还有,田单不舍。\n 齐国能有今天,田单出了很大的力气。因为他,导致君臣不和,齐国大乱,这是他不想看到的。再说了,齐襄王没有杀他,对他还算仁慈。好聚好散,这也是君臣之道。\n 离开齐国,他和齐襄王之间的恩怨,也算彻底了结。\n 田单从齐国临淄,来到赵国邯郸,从零开始,开始新的生涯。赵太后、赵孝成王不仅重用田单,还给他第一个工作:领兵攻伐燕国。\n 甚至为了让田单出征,赵国高层,压下了马服君赵奢主动请战的诉求。\n 那么,田单首次替赵出征,会有什么功绩?\n 据史料记载,田单这次打得不是很好。伐燕,破了三城。他虽然打败了燕国,取得胜利,但也空耗了赵国的国力。\n 这里有个奇怪的问题?\n 田单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光复齐国七十座城池,威震诸侯。后面和燕国打交道,也没败绩。为什么他替赵国出战伐燕,没有打出该有的名声和成绩?\n 这里有以下观点:\n田单篇(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