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篇(1)[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和,历经三年的函谷关之战,落下了帷幕。\n 公元前294年,秦国恢复国力,趁着三晋内政未稳之时,挑了一个软柿子捏,攻伐韩国。此战,也是秦国被诸侯攻破函谷关之后的第一战。韩国孱弱,岂是秦国的对手。再加上,韩厘王没有威德,内政不稳。\n 战争结果不言而喻:秦国胜,韩国败。\n 秦将向寿夺取了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左庶长白起夺取了新城。这也是,白起第一次单独领兵作战。从这条信息,可以看出,白起通过自身努力,建立军功,已经爬到了左庶长的官爵。\n 按照秦国的军功授爵分级,在秦昭襄王之前只有十六级,之后有二十级。我们通过后面的资料看一下,王龁伐上党的爵位:左庶长。王陵伐邯郸的爵位:五大夫。\n 白起和王龁、王陵相比,已经成为了左庶长,足以见得,他的军事才华是相当优秀。最主要的是白起的年纪,据推测不到二十五岁。可谓是年少英雄,天资不凡啊!\n 此战获胜,助长了秦国君臣的信心,为了扫清东出障碍,就要进一步攻打韩国,夺取最关键的地方:伊阙。\n 韩厘王打不赢秦国,为了扼制秦国东出,向魏昭王求助。\n 魏昭王继承了魏襄王遗志,联合诸侯伐秦的策略,派出魏国最能打的将领:公孙喜(号称犀武)。\n 韩厘王也派出了最能打的将领:暴鸢。\n 公孙喜、暴鸢是老将,有军功,战场经验丰富,还有多次合作攻伐诸侯的经历:联秦伐齐;联齐三伐楚;联齐伐秦。\n 韩魏两国合计兵力二十四万,驻扎在伊阙,共同扼制秦国东出。\n 秦国这边的情况就要差很多,能作战的兵力不足十五万,能打的将领也为数不多。面对韩魏二十四万兵力驻扎在伊阙,魏老将公孙喜、韩老将暴鸢亲自镇守。秦国朝臣对这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怎么打?如何打?以谁去打?能不能打赢?会不会有第三次诸侯合纵伐秦。\n 大多数人意见:不赞成打。\n 理由:\n 1、公孙喜、暴鸢,这两位名将很能打,战场经验丰富。\n 2、韩魏兵力多:二十四万。\n 3、秦国能战、可战的兵力少。\n 就在这时,魏冉站了出来,表达了一个观点:必须打。\n 理由:\n 1、彻底扫除秦国东进的道路。\n 2、报韩、魏联合齐国攻破函谷关之仇。\n 魏冉说了为什么要打,还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以谁去打。\n 谁也没想到,魏冉举荐了一个新人:白起。\n 魏冉为什么举荐白起,有以下原因:\n 1、与白起关系好。\n 2、知道白起的本事。\n 3、秦国名将、老将相继凋零,需要培养少壮派。\n 4、白起有勇气和胆识,愿领兵伐韩魏。\n 简单说,魏冉与白起关系好,了解对方的能力。他相信白起能够出奇制胜,不会丢他的脸。在魏冉的举荐下,秦宣太后定夺,秦昭襄王任命,白起挂帅出征,攻伐韩魏。\n 那么,白起对战韩魏老将,能否一战功成,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n 公元前293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左更(爬了两级),接替向寿,率领十万秦军,前去迎战韩魏。秦军与韩魏联军在伊阙,列阵对峙。\n 伊阙地势险要,位于洛阳以南。两座山相对,远望好像门阙,伊水从中间流过,向北流,所以称为伊阙。\n 白起身为统兵主帅,就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打?怎样打?\n 现在来看一下伊阙之战相关情况。\n 时间:公元前293年。\n 君主:秦昭襄王对战韩厘王、魏昭王。\n 主将:秦国白起对战魏国公孙喜、韩国暴鸢。\n 双方战绩:公孙喜、暴鸢有合作经历,三伐楚国,攻打齐国,函谷攻秦;白起的战功不明,只有攻韩新城。\n 兵力:韩魏两军二十四万;秦军十万。\n 从这份简历来看,韩魏联军占据很大的优势,主将都是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将,且兵力又多。那么,白起会如何扭转局势,打赢这场看似不可能会赢的战役?\n 做功课,了解敌将的资料和信息,这是身为将领,应该做的事情。白起为了打好这一仗,做了很准备:分析敌我双方力量,以及伊阙地势。\n 白起还派出斥候摸清韩魏虚实,得到了两个情况:\n 1、韩魏的军阵:韩军居前,魏军处于韩军侧面略后。\n 2、韩魏两军主帅貌合神离,互相推诿、各自保存实力,谁都不愿先与秦军交战。\n 白起根据这两个情况,制定了作战策略:避实击虚,各个击破。\n 白起以疑兵,牵制、迷惑韩军;亲率精锐出其不意,攻伐魏军;左右夹击韩军,大破之。\n 结局:秦国胜,韩魏败。\n 魏将公孙喜被杀,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韩魏两国,历经韩襄王、魏襄王积累的国力,顷刻之间,荡然无存。从此,韩魏不敢与秦争锋。\n 白起初登将坛,崭露头角,威震韩魏,名动秦国。因为破韩魏之功,又连升四级,成为国尉(十六级)。白起年少成名,他的名将之路,又会走向何方。白起篇(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