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章篇(1)[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未来的路,又会如何走?他又是如何进入齐威王的视线,最终成为历经三朝且不败的名将?\n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匡章个人奋斗。\n 匡章出生的家境怎么样,史料没有记载。但,记载了与其父不和睦,是个不孝子。因此,匡章的人生可谓是悲剧。有了这顶不孝的帽子,想要在齐国混出来,是很难。\n 匡章在齐国混不下去,就去魏国求学。有句话古今都受用:知识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他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n 匡章正是秉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去魏国学习。毕竟,魏国的西河学派,取代了鲁国文化中心的地位,还培养出很多举世不出的大才。正是这段求学的经历,开阔了匡章的眼界,丰富了他的人生。也许,就是这次求学经历,让匡章认识了惠施,结交了孟子。甚至有种观点,说孟子是匡章的老师。\n 战国时代,风起云涌。很快,匡章迎来了人生之中第一个机遇:与惠施辩论。\n 现在来看看,匡章与名家惠施精彩的辩论。\n 起因: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力大衰。尤其是魏惠王精心培养的儿子(太子申)、魏国最能打的战将(庞涓)、十万魏武卒,都在这次战役之中丧命。等到魏国国政稳定,就想找齐国报仇。\n 魏惠王说了一句话:悉全国之兵,向魏国复仇。\n 此时的魏国,国力有所恢复。但,魏国的局势,不容乐观。西边有秦,北边有赵,南边的楚国也虎视眈眈。魏国悉国之力,攻伐齐国,保不齐再一次被诸侯群殴。魏相惠施看清楚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魏国不能攻,也不能守。\n 但,魏惠王想要打齐国,以报丧子、丧将、丧士之仇。\n 惠施知道不能打,打不赢,想了一个办法:让诸侯揍齐。\n 简单说,魏国没有能力揍齐。诸侯之中,有实力、有能力,且敢揍齐国的诸侯:楚国。\n 那么,这里就会有个难题。楚国为什么会揍齐国?\n 惠施想了一个办法:尊齐为王。\n 这就是战国时代,有名的大事件:徐州相王。\n 惠施献策,尊齐为王,还分了两步走:\n 1、向齐国屈服。\n 2、挑拨齐楚关系。\n 有的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辱国的行为。于是,魏惠王率领群臣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辩论,主题只有一个:是否尊齐为王。\n 惠施赞成,理由:让楚国去攻打齐国。\n 匡章反对,理由:辱没魏国霸主的威名。\n 因此,惠施和匡章围绕这三个方面,石头、脑袋、父子,展开了叙述。\n 匡章先提了一个问:齐国救援韩赵,攻打魏国,是为了什么?\n 惠施简明扼要地回答:称霸诸侯。\n 匡章展开反击:尊齐为王,这是舍弃争斗。魏相之意,是想挑起新的战争。这岂非自相矛盾。\n 匡章本以为,他的这句话,很有杀伤力,能够堵住惠施的嘴。匡章相信,胜利在向他招手。\n 惠施不愧是名家祖师,抛出新的话题:一个人、一块石头、儿子的脑袋。砸石头,还是砸儿子的脑袋,二选一。\n 匡章想都没想,直接回答:砸石头。\n 对于这个答案,很多人都会做出跟匡章一样地选择。毕竟,石头是没用的,儿子的脑袋是宝贵的。保住有用,舍弃无用。这就是明智之人,做出的选择。但,匡章看着惠施那道微笑,总觉得不对劲。然后,说了一句话:难道我说错了。\n 惠施没有直接说对方错了,这样太打击人的自信。聪明人,总会摆出观点,让当事人自己去判断。因此,有学问的人,说话做事,总会很得体,不会让人感觉不舒服。\n 我们来看一下名家的祖师惠施,说了一段怎样的话:我们尊齐为王,让齐国君臣尝到当霸主的滋味。诸侯见了,就会伐齐。从而保全魏国百姓的性命,免除战争。这难道不是用石头来代替儿子的脑袋?这有什么不可以?\n 匡章听了,哑口无言。毕竟,这的确是免除魏国战祸,让齐国挨揍最好的方式。\n 这场辩论的结果:匡章输了,惠施赢了。\n 魏惠王采纳了惠施的观点,尊齐为王。事情的发展,照着惠施预期的进行:齐国称王,被楚、赵、燕,诸侯揍。\n 也许,这场辩论之后,匡章在魏国混不下去了;或许,匡章遭到了魏惠王的质疑,惠施的打压;又或者,匡章的爱国情怀。总之,惠施回到了母国。\n 惠施离开齐国时,有个不好的名声:不孝。\n 那么,匡章又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出现在齐威王、齐宣王面前,最终成为一代显赫的名将?匡章篇(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