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犀首篇(5)[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无力回天\n  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楚,以楚国为合纵长,缔结盟约,出兵伐秦。此次,中原诸侯动员的兵力,加起来有三十多万,对外号称百万之师。\n  那么,六国亡秦,,公孙衍能够得偿所愿?\n  接下来,看一下五国联军伐秦有哪些优势?\n  1、兵多将广。\n  2、参战诸侯之多。\n  3、声势浩大。\n  面对五国联军气势汹汹前来伐秦,秦惠文王会做什么?\n  答案:死战。\n  那么,秦国对战五国联军有哪些优势?\n  1、一关:函谷关。\n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一座雄关要塞。由于洛邑至镐京古道中间崤山至潼关多在河间谷之中,深险如函,称之函谷。此关东西长不足5公里、谷道最狭窄处仅能容一车同行。函谷关易守难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n  2、一人:张仪。\n  张仪和公孙衍的恩怨情仇实在是太多了。公孙衍再掀合纵,张仪就要破纵。韩、赵、魏、楚、燕和秦国之间的争斗,又何尝不是公孙衍和张仪之间的较量。这些国家只不过是两人博弈利用的棋子罢了。\n  3、秦国上下一心。\n  面对国难,秦国上下众志成城,共赴国难。\n  无论是五国联军,还是秦国。他们都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取胜的关键,劣势就是胜负的突破点。公孙衍没想到五国联军加上义渠助阵,竟然输了。\n  现在来看一下,公孙衍之计,为什么会输。\n  1、联军离心离德,号令不统一。因此,被张仪那张嘴坏事,诸侯被离间。\n  2、忽略了另外一个敌人:齐国。秦国为了争取拉拢齐国,不惜自称为西番之臣。\n  有几个字说得好:雷声大,雨点小。\n  五国伐秦,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五国联军加上义渠助阵,可谓是雷声很大。但,收到的效果,却是雨点很小。那么,是公孙衍的计策不行,还是说秦国的实力太强。我在《赵武灵王英雄传》中特别讲解了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n  秦惠文王死战,张仪离间诸侯,齐国在背后捣乱,最终让公孙衍伐秦大计,灰飞湮灭。函谷关之战不克,加剧了公孙衍的悲剧。\n  接下来看一下,公孙衍的悲剧人生。\n  函谷关之战打完了,但,战后的余波,越演越烈。\n  公元前317年,秦惠文王挥出了复仇的第一剑:攻韩。\n  韩宣惠王打不赢秦国,一边抵抗,另一边向兄弟魏、赵两国求助。赵武灵王是韩恒惠王的女婿,主张救。魏襄王伐秦不克,窝了一肚子气,也主张救。\n  秦韩之战,演变成秦对三晋。\n  秦国拉拢齐国,对抗三晋,又变成了三晋对秦齐。\n  东边观泽之战,魏赵输给了齐国,折损将士好几万。西边休鱼之战,三晋输给了秦国,被斩首8.2万。两战之后,留下了一句话:三晋男儿多悲凉。\n  同时,也象征着三晋无敌于天下的时代,彻底告别了舞台。齐、秦两国的势力,可以左右三晋。\n  此次战败,改变了中原诸侯的格局。也改变了三晋君主对秦国的态度。\n  魏襄王送女儿去秦国联姻,这就是秦武后。韩宣惠王送儿子去秦国为质,这就是韩襄王。唯独赵武灵王有脾气,不送子,也不联姻,更不赔款,拒绝割地,导致秦、赵两国

犀首篇(5)[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