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犀首篇(5)[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战事升级。\n  函谷关之战、休鱼之战、观泽之战,三战皆败,不仅打击了魏襄王的万丈雄心,也磨灭了公孙衍的雄心壮志。只能说明一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n  公孙衍心灰意冷,离开魏国,又去了韩国。这就是公孙衍第二次,入韩。\n  像公孙衍这种有大才的人,他的存在总会让很多人不放心,尤其是秦国君臣。被人惦记,是一种幸福。但,有时候被人惦记,是一种痛苦。对于,公孙衍而言,就是一种痛苦。\n  秦国离间楚齐之盟,又出兵攻打韩国。\n  岸门之战,成为了公孙衍最后一战。此战,公孙衍输了,输得相当惨,被秦国斩首两万。连遭打击的公孙衍,最终选择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此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n  公孙衍有大才,也有军事才华。可惜,这个时代的诸侯都很强,能人辈出。正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公孙衍才落得郁郁不得志。但,公孙衍屡战屡败、为国的那种精神,值得敬佩。他在秦国,收复河西;他在魏国,首倡合纵,攻赵伐楚;他在韩国,也尽心尽责。\n  他虽有大才,却平生不得志。无论是收复河西之战,还是联合齐国攻伐赵国,五国会葬,五国相王,五国攻伐秦国。他的计谋,都足以撼动山岳,填平江海。只可惜啊!战国时代,为公孙衍留下了一句话:一怒诸侯惧,一安天下歇。\n  公孙衍的战功、谋略,足以列为战国时代的名将,只不过是不得志且屡败屡战的名将。纵使公孙衍之才,也无力回天,再难让三晋回到无敌于诸侯的时代。\n  这里有个问题:公孙衍是魏国人,却在秦国一战成名。公孙衍为什么后半生都在对抗秦国呢?\n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n  公孙衍去了哪国,就会为哪国效忠。公孙衍入魏,首倡合纵,攻赵伐楚。本来和秦国没有什么战事。结果,秦惠文王干涉魏国内政,以张仪为魏相,赶走公孙衍。\n  你是公孙衍,面对如此羞辱,会怎么办。\n  答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n  随着,天下风云动荡,尤其是魏惠王、齐威王甍逝。公孙衍回到魏国,得到魏襄王重用。那么,就要替魏襄王解决问题:伐秦。\n  伐秦,不仅是魏襄王想要做的事情。同时,也是公孙衍想要做的事情。他屡次遭到秦国的驱逐,怎能不报此仇。也可以说,公孙衍后半生与秦国对抗,有以下原因:\n  1、魏襄王想打秦国,恢复祖先的荣耀。\n  2、公孙衍和秦国之间的恩怨情仇,尤其是与秦惠文王、张仪之间的个人恩怨。\n  3、公孙衍个人性格:三晋想要安宁,就要压制秦国。\n  再说了,公孙衍的计谋,不只是针对秦国,还有齐国和楚国。只不过,公孙衍与秦国对战,有主动(五国合纵伐秦),也有被动(休鱼之战、岸门之战)。\n  总之,公孙衍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出生魏国,成名秦国,彰显光辉在魏国,却两次被魏国驱逐,两次被韩国接纳。连连战败,最终让他心灰意冷,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n  对于公孙衍的结局,有两种看法:\n  1、回到魏国,被杀。\n  2、岸门之战后,归隐山林。\n  无论是被杀,还是归隐。岸门之后,再无一怒令诸侯惧男人的身影。从此,天下,再无犀首。\n  那么,纵横子弟,号称犀首的公孙衍,告别了历史舞台。下一个出现的名将,又会是谁?他将如何持戈,征战天下,留名天下?

犀首篇(5)[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