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首篇(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首倡合纵\n 雕阴一战,公孙衍再建大功,助秦国收复西河,彻底结束了魏秦两国,历经几代人的恩怨。按照剧情发展,公孙衍有军功(宁秦、雕阴两战皆胜)、有资历(来秦国的时间不短)、是高官(大良造)、深得秦惠文王的信任。\n 那么,公孙衍为什么会离秦奔魏。难道是上天给公孙衍开的玩笑。\n 对于公孙衍正是秦国炙手可热的人物,却离秦奔魏,有以下几种说法。\n 1、魏国的贿赂。\n 魏惠王担心秦国会加大攻势,魏国的注意力又在欺负楚国和赵国。因此,魏惠王派人携带了很多财物去贿赂公孙衍,减少对魏国的打击。\n 2、公孙衍的不忍。\n 毕竟,魏国是他母国,公孙衍还是有感情。公孙衍没有加大对魏国的攻势,反而建议秦惠文王称霸西戎,再图东进。\n 3、一个人物的出现:张仪。\n 正在公孙衍混得风生水起,一个靠嘴吃饭的男人张仪,来到秦国。并以王道、霸道的计策,献给秦惠文王。张仪得宠,公孙衍失势。\n 4、秦惠文王的质疑。\n 秦惠文王是个进攻型的选君王,魏国衰败,就要加大攻击。他怎会放弃伐魏,转而称霸西戎。这个时候的秦国,中原诸侯看不上。但,西戎不敢惹秦国。\n 以上原因,皆是有的。但,公孙衍离秦奔魏总要有起因吧!那么,起因是什么呢?\n 与吴起离魏奔楚一样:选相。\n 据残存的史料记载,秦相去世,位置空了出来。前来参选的人有很多,其中就有公孙衍和张仪。\n 参选的人,要么是嬴姓宗室,要么是有军功,要么是有资历。其中,公孙衍的呼声最高。毕竟,公孙衍有资历、有军功。按照商鞅成为大良造之后,又成为秦相。大良造之后,就是秦相,这是惯例。\n 公孙衍信心满满,前来参选。他也认为,秦相是囊中取物。\n 可,选举出来的结果,大跌眼镜。不是嬴姓宗室的人,也不是有军功的人,连老资历的人也不是,更不是呼声最高的公孙衍,反而是没有任何功绩,靠嘴忽悠的张仪。\n 对于,这次选举结果,太令人感到意外。同时,也让很多人不解,甚至充满愤怒。公孙衍是最生气的,发出一声质疑:凭什么是张仪。\n 秦惠文王为什么选择以张仪为相,有以下原因。\n 1、张仪的王道、霸道之策,很受秦惠文王的欢迎。\n 2、秦惠文王不想公孙衍成为下一个商鞅。\n 3、秦惠文王想要打破朝局平衡,出其不意。\n 4、有很多人记恨公孙衍的军功,中伤之言不断。\n 具体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总之,这次选举,公孙衍落败,张仪获胜。\n 势利小人得势之后,会做什么呢?\n 答案:排挤、打压、压迫比自己能力强的人。\n 张仪成为秦相之后,就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于威胁到自己的人,就要打压、排挤。其中有两个人被打压、被排挤最厉害:陈轸(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谋略家)、公孙衍。\n 陈轸在秦国混不下去,就去楚国发展,留下了两个成语:画蛇添足、卞庄刺虎。\n 公孙衍战功赫赫,却被一个远不如自己的人取代,充满怒气。又被打压、排挤,最糟糕的他还被秦惠文王质疑。尤其是魏惠王贿赂他的那些事,被人揭发。公孙衍虽问心无愧,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公孙衍效仿吴起,在功成名就之时,抛下功名,去了另外一个诸侯国。\n 吴起在鲁国功成名就,没有选择去了魏国。公孙衍的选择比较多,但,他选择了魏国。\n 这里有个疑问,公孙衍带领秦军揍魏国,收复河西。去魏国,岂不是送死。\n 对于犀首篇(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