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篇(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优秀的老师。吴起,选择拜在一个大儒的门下。这个人就是当世大儒,被称为曾子。\n 这里有个问题,吴起的老师是谁?\n 有两种观点:\n 1、曾参。\n 2、曾申。\n 曾申是曾参之子,都是大儒。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也被称为儒家五圣之宗圣。儒家五圣是指孔子、子思、颜回、曾申、孟子。\n 按照史料留下的痕迹,曾申出生于公元前505年—公元前前435年。曾参死的时候,吴起(公元前440年出生)才几岁。所以,吴起的老师应该是曾申。\n 曾申的父亲曾参、祖父曾点,都是儒学大家,师从孔子。这个生在书香门第的人,也是当世大儒,并写了一部书《孝经》,在鲁国很有名望。曾家世代出自儒家,学问渊博。\n 吴起拜在曾申门下,有两个好处:\n 1、老师很出名。\n 2、同学多。\n 如果吴起,能够拜在曾申门下学习。对他以后出仕有很大的帮助。但,这里有个问题?\n 吴起来鲁国,什么都没有,他投在曾申门下,曾申会收下他?\n 儒家教育理念提倡有教无类。但,接受教育的人都是有特长的。如果你是朽木,怎么教育也没用。\n 史料虽没记载吴起是如何拜在曾申门下,也不知道,曾申为什么接纳吴起。但,可以肯定的是曾申看中了吴起有过人的能力。毕竟,此时的吴起刚来鲁国谋生,啥也没有。他想投在曾申门下,颇费周折。\n 总之,吴起用尽了很多办法,拜在了曾申门下。\n 吴起是求上进的人,有好老师,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吴起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一边用功学习,另一边广交朋友,谦恭待人。\n 吴起的勤奋学习、待人和睦,博得了曾申的好感。\n 曾申也不吝啬,将自己知晓的东西都交给了他,还附送了一门选修课:兵道。\n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n 现在的吴起在鲁国混的还可以,不仅拜在名师门下学习,结交了很多朋友,还有点小名声。然,上天又给吴起开了一个玩笑。谁也没想到,这种幸福美满的生活,很快被一个人打破。\n 那么,打破吴起幸福生活的人是谁呢?\n 他母亲去世。\n 按照儒家观点,母亲去世,身为儿子要回去尽孝。可,吴起,不愿回去替母守孝。\n 优秀的人,总会遭人嫉妒。那些和吴起关系不好的同学,开始以此为借口,在曾申面前,抨击吴起。\n 由于吴起的顽劣不孝,曾申不愿被这个逆子、逆徒,败坏了名声。曾申没想到自己的学生是这种人(母死不归),丢不下脸面,将吴起驱逐出儒家,并与他划清界限。\n 吴起被曾申逐出师门,不仅代表着与曾申不是老师和学生关系,也代表着他和儒家也没关系。同时,吴起背负着双重身份:不孝子、儒家弃徒。\n 这对吴起而言,简直是大祸。也可以说,吴起的一生,彻底完了。\n 面对世俗的抨击之声,弱小的人只会一蹶不振。吴起没有倒下,反而以坚强的站了起来。诸子百家,何其多。儒家不要他,他就去学其他。\n 儒家虽是显学,却在大争之世无用。因此,吴起又学了一门专业:兵家。\n 弃儒求兵,这是吴起又一个新的选择。\n 此时的吴起,年龄不到二十五岁,就要承担起这样的名声?实在是太难了。吴起瞬间失去了一切,又要重新开始。那么,等待吴起的又是什么?吴起篇(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