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篇(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弃儒学兵\n 吴起怒杀乡邻,不管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这样如此疯狂的举动。是世俗无奈也好,是乡邻自己找死也罢,或者是吴起愤怒达到了极盛。但,吴起这种行为,也是触犯了卫国的法律。毕竟,怒杀乡邻三十几人,这是很严重的社会事件。\n 虽然,乡邻的嘲讽,给吴起带来了强烈的心灵伤害。但,怒杀乡邻的这种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等待吴起的结局只有一个:法律的制裁。\n 那么,吴起会有什么选择呢?\n 现在的吴起,选择也不多。要么,主动自首,争取宽大处理。要么,逃亡诸侯,寻求避难。\n 吴起选择了后者,逃亡诸侯避难。\n 春秋战国,没有引渡条例。卫国太弱,没有发言权,也没人把他当回事。那么,吴起会选择那条最佳的逃亡路线?\n 先来看一下地图,有关卫国的周围环境。\n 卫国夹在强国中间,东边是鲁国,西边是晋国,南边是宋国、郑国,北边是晋国、齐国。\n 晋国和齐国,被称为春秋时期四大好战之国。郑国是春秋小霸王,宋国商业发达,鲁国是文化中心。\n 若论战力和综合国力,晋、齐是最强的,郑国次之,宋国居后,鲁国最末。\n 那么,吴起为什么没选择晋、齐,也没选择郑、宋,却选择最弱的鲁国?\n 这只能说明一点:人的一生,总会走到关键的节点。你做出的选择,会是你以后的人生。\n 我想,吴起选择鲁国,有以下原因:\n 1、鲁国离卫国近。\n 2、鲁国是文化中心。\n 3、鲁国能让他施展才华,早点出人头地。\n 郑国除了郑氏三公有些作为,其余君主,总是挨打。尤其是郑国地理位置受限,是晋国和楚国争霸的缓冲地。\n 晋君有名没实,朝政被韩、赵、魏三家把持,不好混。\n 齐国国君权利,也被田氏架空,不好熬出头。宋国经济实力不错,但,武力太弱。\n 吴起经过多种考虑,最终选择流亡鲁国。\n 逃亡之前,吴起离别母亲,说了一句气动山河的话,立下了一个血誓:不为卿相,不复入卫,不与母见。\n 这就是现代人常说的一句话:不混出头,绝不回来。\n 正如,霍去病立下的誓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n 吴起从小立下大志(封君拜将),却被命运折磨(成为罪犯),最终流亡鲁国。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吴起的遭遇:时运不济,命途多舛。\n 那么,鲁国对于吴起来说,是个未知的诸侯国。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n 吴起去了鲁国,这是他人生之中第一个选择。此时的吴起,对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他来到鲁国,是从零开始。\n 在讲《君王篇》的时候,涉及一个问题,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n 我说了四种情况:\n 1、好的家境。\n 2、好的老师。\n 3、好的老婆。\n 4、靠自己的双手。\n 现在的吴起,什么都没有。靠自己的双手,也打拼不出事业。此时的他,也不能太高调。毕竟,在卫国有案底,不能嘚瑟。虽然,史料没有记载,吴起是什么时候去的鲁国。按照吴起伐齐,成名之战时是二十八岁。\n 此时的吴起,年岁应该在二十多岁。\n 面对人生的抉择,吴起又做了一个决定:找个好老师。\n 鲁国是礼仪之邦,文化中心。到处都是吴起篇(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