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帝国的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科举改革 中[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了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能够更加直面的了解到改良后的造纸术,方寻直接把设计图给画了出来。

    从设置图上可以看出,纸张的制浆工艺和竹纤维布匹,也就是大唐百姓说的竹丝绸是一样的,制作出来的纸浆会被传入到蓄浆池里。

    蓄浆池中有一根管道,管道上方是一个叶轮,当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就会把蓄浆池里面的纸浆吸到一个三棱柱型的浆斗内。

    浆斗底部有一排细缝作为出浆口,随着斗内的纸浆的增多,纸浆受压就会从斗内的出浆口喷射到外面。

    出浆口外面有上下两个长短不一的滚筒传送带,长的那传送带还会在橡胶的表面再裹上一层丝绸。

    纸浆被喷射出来就会落到传送带上,纸浆就会被夹在两个传送带中间输送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会让纸浆受压成型。

    由于丝绸的特殊性,短的传送带到头了纸张也不会掉落,而是被粘在上方的传送带上来到压榨区。

    第一次到达压榨区要手动把一个滚筒升上去使其紧贴传送带,以传送带自身的动力把纸张多余的水分压榨出来,最后到达分离机。

    说是分离机,其实就是一个比传送带略大一点的刀片,刀片是斜放着紧贴在传送带末端的,作用就是使纸张和传送带分离掉落到底下放着的木箱中。

    木箱上方是一个左后移动的横杠,使纸张可以整齐的叠放在木箱里面。

    当木箱里面的纸张堆满了,旁边的人再用剪刀切断,送去晾干即可。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看了方寻的设计图,足足愣了一杯茶的功夫,回过神的李世民只说了四个字。

    巧夺天工!

    方寻:“降低纸张的价格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说的,是降低抄录成本。”

    李世民:“这也能省?”

    方寻点头:“嗯,说起来这一步反而是最简单的,和印章差不多,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此法不可行。”李世民否定道:“印章之所以能印字,归功于印泥的细腻,前人也尝试过用此法印刷文章,但漏墨严重,根本无法观阅,如果用印泥作墨,成本则比请人抄录还要大。”

    方寻解释道:“寻常墨水肯定是不能作为印刷墨来使用的,只要使用油墨,印刷时就不会再出现漏墨现象。”

    班固所著的汉书中上面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指的就是石油。

    沈括对于洧水的研究比班固还深入,他在梦溪笔谈上就写下了“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这段话。

    石油燃烧产生的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碳黑,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黑色染料,也是用来制作油墨的原材料之一。

    不过直接燃烧的话产率太低,要改成放在燃烧的铁板上产烟,然后再把烟气通入管道内使其沉积,最后再收集即可。

    碳

第九十二章 科举改革 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