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章 贵者不课[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杜让能总算是明白了。
为何他两番提出赋税新法,却两番被天子拒绝。
并不是他核定的税额或税目有问题,而是在征税对象和范围上,与天子所想有了出入。
所谓“政令不当,敛赋失措,上下失衡,富贵者越富,贫贱者愈贫”,天子的意思已表露得够清晰的了,便是要多向富人征税,少向百姓张手。而且较以往朝政征税的范围,似乎还要再扩大一些。
包括天子从朝廷征税的缘故谈起,也是在提醒他,赋税还有调整社会财富、维系社会稳定的作用,要一并考虑进去。
若非是主司赋税的户部尚书,利害相关,只以一个中立者的身份去评判,杜让能不能不承认,天子对赋税的理解,之精辟,之深邃,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不过话又说回来,若非杜让能常年与赋税打交道,他也不可能看到这层深意。便如那日政事堂中的刘崇望与徐彦若二人,单是为天子所说叫好,可具体好在什么地方,他们未必便能领会到。
然而他却要主司赋税,那天子对赋税所提的要求,便成了他摆在眼前巨大的难题。
……
调整税额比例,多向富人派税,此条虽说艰难,毕竟京城四周真正家产过万的,多与朝中官员有关联,但只要不怕得罪人,又有天子在身后撑腰,杜让能还勉强能做到。
此前无论租庸调法还是两税法,其中都有按田产定税额的条款,本身也算是多向大户派税。
只是彼时差距不大,如今再稍加大力度,扩大大户与平民间的税额比例即可……
真正让杜让能头疼的是另一条,扩大征税范围。
哪些是课户,即征税对象,哪些是不课户,自古便有定法,大唐也有律制,岂可擅自改动?
能征税的,早纳入了朝廷课收范围内,余下那些不课户,本就当不课。
首先李唐天家、皇亲国戚不课。
这整个大唐天下都是天子的,是他李唐家的,谁会嫌自己的脖子硬跑去向天子课税,而且做臣子的,也不可能有这个职权。
其次,勋族不课。
勋,即功勋,勋族即功勋世族。这大唐天下是他们勋贵与李唐先祖共同打下来的、或守住的,所以这天下的财富与荣耀,他们理应分得一份,并代代永享。至少,他们的后代不用纳税,这点权限总还是有的。
再次,僧侣不课。
僧侣本是世外之人,尊奉的是佛祖天师,是神灵,理应不受世俗刑法约束,不上刑堂,更不会向世俗交税。历来只有佛家道家收香火钱的,哪有人去朝佛祖天师张手的。甚至说,官府可以收缴寺庙田产,驱逐僧侣还俗,可以灭佛,可以欺道,但绝不可向他们征税。
再次,朝中文武百官不课。
朝廷要靠他们来治理国家,还要向他们发放薪俸,怎可再向他们征税,这不就乱了套了吗。
再次,奴仆、女佣等贱户不课。
这些人一无田地,二无私产,连性命都不属于自己,完全是依附在他们的主子名下,他们不享有这天下丝毫权利,自然也没法向他们课税。即便某些奴才得主子宠信,赏了不少产业,有权有势,但说到底依旧是他们主子的私产,既无法统计,也无法课税。
&nbs
231章 贵者不课[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