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李晔,大唐末代天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9章 李继昭再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应当拿来影响对现实时局的判断。

    此其一。

    其二,再观朝廷诸将。

    顺昌军内的将校自不必多说,他们日夜盼着凤翔城破时,能将李继昭碎尸万段,以慰周济之灵,必然强烈反对招降李继昭;

    杨崇本本是凤翔降将,如今最忌讳的也莫过于“降将”二字,加之与李继昭有隙,也必是反对招降;

    孙德昭曾当面劝谏过天子,不应当招降李继昭这类徒有勇猛、却反复无常的小人,那么其父孙惟晟应当持同样观点,反对招降;

    再有邓筠、韩逊等人,都极为看重忠义,对于毫无忠义可言的李继昭,也必是厌恶至极,也不会同意招降。

    所以哪怕招降李继昭于时局有利,康承业也最终选择不表态,他若劝了天子招降李继昭,其结果,便是让天子置诸将情感于不顾,于朝廷内部生缝隙。

    当然,他也可以劝天子先假意招降,待凤翔城破后,李继昭再无用处,然后再暗中处理了他。

    可如此做,难免于天子的声名和信誉有亏。

    也不是他一个臣子该如此劝谏的……

    康承业不表态,李晔想了想,也暂不决断。

    李晔选择将此消息透露给张濬,再让他带到兵马府里去。

    不出意外,兵马府内群情激奋,诸将相约至天子跟前恳求,绝不可招降李继昭。

    廖从和马一夫还叫上了周世安,三人头缠白布条,再手捧周济灵位,一起跪求天子,绝不可饶恕李继昭。

    李晔顺从众意,当着众人的面口授谕令,拒不接受凤翔城内的任何投降,一日不见宋文通、李继昭、李继鹏诸贼头颅,便围困凤翔城一日,绝不撤兵。

    李晔如此表态,又一次赢得了诸将爱戴和颂赞。

    便是此事传入外朝后,听说,朝官们也对天子以情义为先的做法赞不绝口……

    这便是李晔为何做出拒绝招降的原因。

    有无李继昭的投降,凤翔城都会被攻破,只是要再多围上一段时间的问题,再多消耗些朝廷的人力和物力。

    但与此相应,内部的人心背向才是更关键的。

    不可因为一时之利而凉了大家伙的心。

    ……

    ……

    天子自凤翔回来后,一直忙于各种政务,几乎未曾有过片刻休息,期间还再次披上戎装,不顾军旅艰辛,出征河中……

    此番种种,杜让能耳闻目睹。

    所以,他身兼户部尚书与司农卿两职,庶务繁多,又因为天子看重农桑和民力,屡有革新创举,更让他的这两个职事忙碌不堪,但因目睹了天子的繁忙,所以职责内大多事务,杜让能都尽力处置妥当,尽量不再给天子增添劳务。

    这也算是他尽臣子本分、回报天子倚重的一点心意。

    但有一事,他却不得不劳烦天子,请示天子决断。

    便是朝廷一直悬而未决的赋税事宜。

229章 李继昭再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