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李晔,大唐末代天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8章 讲武堂[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驻京六军的操练同样不能落下。

    朝廷实际只掌控京畿一隅之地,不能供养出一支人数庞大的军队来,便只能在精兵一法上下功夫了。

    而如何精兵,孙惟晟、康承业、李君实等人都提出了不少良策。

    但李晔也要有他自己的思考。

    不然,便是良策放在他眼前,他也采纳不了……

    先前神策军的例子已说明了一点,高昂的薪俸、精良的装备、充足的后勤等,并不能换来相应的战力。

    反倒是杜让能在驳斥冒然强兵兴国时说得好: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者,其势不得不骄惰。这句话也点醒了李晔。

    因而,还是得勤操练。

    但李晔身为天子,百务缠身,总不能亲自去操练军队吧……

    李晔前后想了一番,借奖赏收复梨园寨、武功、奉天之机,召集六军检阅。

    这个时代的阅兵,显然与后世不同。

    当天,六军将士于大和门外各划区域立定,穿上鲜亮的甲衣,扬着磨砺后的刀枪,高举新洗过的旌旗,看起来威武雄壮……等天子现身城楼后,再齐齐山呼万岁,大造声势……

    在他们看来,这便是点兵了。

    李晔只粗略阅过一遍。

    下来后,他立即召集六军都指挥使。

    告之以新的阅兵法。

    以后,每月定期一次大阅兵,李晔将亲临。且根据各军表现排出名次,前三名有奖,后三名挨罚。阅兵中的奖罚虽不能与军功相比,但也不会视同儿戏。且军卒有过,部队不佳,将官要一并受罚。

    李晔又特地告之,若某军名次连续垫底,将免除该军都指挥使,另择贤能。

    仅仅是平日操练不当,堂堂军使便要被免职?

    这个惩罚也太重了些吧……

    可如今这京内,天子大权在握、又威望正隆,各军使压根不可能有其他心思,只有点头称是,再想着回去后如何督促部下,都给老子拼死了练……

    既然奖罚较重,便不可能是这种走过场式的阅兵了,得有更多样的形式和量化的考核标准。

    李晔也没有完全想好,先大致提了几点,包括阵型演示、骑术射术比试等。

    ……

    李晔同时也在思考,古代士卒,需具备哪些素质,方可称得上精锐。

    他思来想去,结合上次的出征经历,最后认定,还是思想素质最重要,或用这个时代的语言来说,叫“忠义”。

    其实在现代战场上,一支钢铁之师都必须得做好士兵们的思想工作,又何况是在战争形式相对简单、士卒技能相对单一的古代……

    可要提升这个时代士卒的思想素质,培养他们忠君爱国之大义,似乎并不现实。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底层士卒们整日都在为了吃饱肚子而发愁,又怎么可能听得进去什么忠义?更何况他们全都不识字,不识字不仅代表没有知识,而且很难明道理,几乎没有学习和接受教化的习惯。

    而且朝廷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教授所有士卒。
128章 讲武堂[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