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章 讲武堂[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r/> 因而,想要大面积地教化士卒忠义并不可能,而应当从中挑选出一些骨干来,也就是军中的将校,着力来教化他们。
李晔决定办一所讲武堂。
其实想想,自古以来便有传授学子文化知识的学堂,却没有讲习武德的场所,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同传授文化知识一样,讲习武德,最要紧的不是场所和器物,而是学识渊博的教师。只要选对了师,讲习的效果自然不会差。
这个讲武堂里的师,显然不能再从各军中挑选了。
得由朝廷来选任。
最好由一位德高望重、却又无实权的人来担任……
李晔叫来张濬、刘崇望二人,将自己的设想告之二人,并让他们推荐人选。
二人毫不犹疑地推荐了崔安潜。
崔安潜出身清河崔氏,先是在朝内任官,一度官职尚书右丞,又外放至淮西、江西、西川等地任节度使,也曾在剿灭草军中屡立功勋……然而这些都已成过眼云烟,随着朝廷失去对四方藩镇的掌控,崔安潜也失去了他的职事,四处漂泊。
眼下崔安潜被朝廷派任为平卢节度使,但其实毫无职权,不过是棣州刺史张蟾用来与先平卢节度使之子王师范夺权的工具。
德高望重,知晓兵事,手无实权,崔安潜完美地符合了这三点要求,故而张、刘二人一致推荐。
李晔同意了这个推荐。
当即拟写诏令,召崔安潜回京。
实在是没有再比崔安潜更合适的人选了。
其实李晔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曾在关中大败黄巢、一力扼杀了草贼妄图追杀至蜀地的郑畋,郑畋的为人和私德也更符合他开设讲武堂的初衷,只可惜郑畋已于两年前去世,时运不济……
而且此时召还崔安潜,也另有一个好处,可示好于王师范。
王师范及其父王敬武向来忠心朝廷。
尤其是尚未接任平卢节度使的王师范,据史书记载,遍数大唐晚年的四方藩镇,王师范可与赵匡凝并称,同为大唐最忠心的藩帅。
便举一例,当朱全忠屯兵关中,意欲篡唐之时,各地藩帅皆畏惧朱全忠的兵势而装聋作哑,唯有王师范,不顾淄青之地兵微将寡,毅然出兵……最后也招来汴梁大军,以致淄青王氏举族被灭。
朝廷仅仅是因为张蟾上表归附,贪图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淄青之地,看不见张蟾的本意是假朝廷的旗号驱逐王师范以自立,也不顾淄青当地共举王师范接替父任,更忘了王氏父子向来的忠心,便派出崔安潜任平卢节度使,本就是一大昏招。
哎,病急乱投医。
……
……
王行瑜的首级传来京城。
为苏文建所杀。
苏文建另在奏报上道,逆贼王行瑜已死,邠宁复归太平,邠宁军以后矢志效忠天子,请天子另遣德高望重之人赴邠宁任节度使。另请天子为邠宁百姓计,召还玉山军。
看来苏文建还是有所收敛,没有直接请示朝廷任他为节度使。但这难不倒他,若朝廷真的派了节度使赴任,也不过是个空架子,邠宁军握在他的手里,还不是由他说了算。而最后一句才是他真正的意图,先得把玉山军支走。
128章 讲武堂[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