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彭城之战的内涵[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分析清楚这些,才是怎么去获取胜利,如何获取胜利,方方面面考虑清楚,然后进行发兵。
是的,这才只是发兵之前考虑分析的事情。
发兵之后,则由兵将去想办法打赢一场一场的战争,根据当时的形势,地形,战术,时间,敌人,后勤,粮道,民心,情报……
太多太多的因素,融合起来决定了一场战争胜负。
然后,这多场战争的胜负,综合起来决定了这次发兵的战略有无达成。
这才是真正的一场战略战争发动的关键。
历史中记载的多只是一场战争,实际上,每场战争都面临着无数的选择。
敌人胜利了,如何撤退,如何保证兵力,如何保证后路,如何保证后勤粮道。
敌人失败了,如何追击,如何利益扩大化,追击到什么地步,达成什么目标。
发动战争,都有具体的战略目标,而战略目标想要达成,则需要一次次的单场战争积累。
这里以彭城之战为例子。
看似项羽以三万军对抗五十六万诸侯军,是傻子行为,在胜负没有决出之前,我相信没有任何军事大家敢说这场战斗必胜。
那么为什么项羽决定发动这场战争?
莽夫?愤怒?
如果真如此,也没有王不过项,将不过李一说。
何况,还有项羽的亚父范增在,为何范增也支持项羽打这一场。
也跟战略目标有关。
当时项羽已经面临绝境,老巢被下,楚军朝不保夕,四面围攻。
本身陷入了齐地的泥潭,后方又面临刘邦的重围。
既无补给又无退路,四面楚歌,败亡在即。
此时的形势,危如累卵。
楚军只能死中求活。
但实际上,楚军此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迅速攻打齐地,以齐地为根基和后路,跟刘邦重新对垒。
一个是反身绝命一击,直接以闪电战袭取彭城。
这两种选择,我想十个人都会选择先攻打齐地。
齐地被楚军鏖战许久,马上就要一战而下,有了根据地,就有了回旋余地,看似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实际上,这就是战略和战争的区别。
若论怎么打赢,当然是打齐地为好,更保险,更省力。
但齐地打下来,楚地和彭城却丢了,楚军的民心都在楚地,民心已失,齐地本就不是楚军老巢,光是平叛就足够楚军疲于应付。
更别说因为民心不足的延伸,粮草筹集,士兵招募,税收,钱财粮饷,等等因素。
这样一看,选择齐地还是最好的选择吗?
哪怕,齐地被打下来,成为项羽后方,但项羽不迅速收回彭城,天下诸侯都会认定。
西楚霸王,失败了。
那个压在天下诸侯心中的百战魔鬼,万胜霸王,被击败了。
整个天下的形势就会为之改变。
而这才是刘邦占据彭城的战略目标,就是要让天下人看到项羽的失败,看到项羽也就是一普通人,没什么好怕的。
&nbs
第111章 彭城之战的内涵[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