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存疑虑,教化难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还有一桩事情让刘贤犹豫很久,那就是百姓教化问题。
刘贤立志贤德天下,现在的想法还很简单——所谓贤德天下,便是以良善之心,惠济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使天下免于刀兵,安定太平!
天下安定,靠的谋略,靠的是军事力量。拥有良将精兵,确保治下安定,刘贤已经初步达到。
但惠济百姓,虽然刘贤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仍然自觉做的不够。
招揽流民屯田,开发荒地,基本解决了屯民的温饱问题。
采用雇佣兵制度,使军队士兵有军饷收入,可以使军属家庭免于困苦;采用新军役、计时之役,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徭役。
军工工场雇佣工匠,以及刘巴推行的商业行为,包括畜牧场、官商、民商,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收入问题。
大力推广开办济世堂医馆,使民有所医,更是一项重要的惠民举措。
以上都是具体的行为,但是刘贤意识到还需要在思想和意识形态上有所统一!
现在五郡之地,有两百八十多万人口,其中大部分为外地流入,可以说成分复杂。百姓口音、习惯、风俗等等诸多不同。
另外,五郡蛮人众多,有部分蛮人已经入籍,但也有更多仍是无籍。这些蛮人生存状态原始,各族自行管理,几乎没有经历教化。
一个朝代的统治,必须有统一的思想理念。
秦以法治天下,汉以儒治天下。
大汉自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历两汉,四百年时间,儒家建立的道德秩序已是深入人心。
汉朝儒家将皇帝神化,以“天人感应”之说宣称刘氏为帝乃天命所归。又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作为道德秩序,利用儒生进行推广和巩固。
刘贤虽为一方诸侯,但仍效忠于大汉朝廷,尊儒术便顺理成章,但是与大汉之儒术略有不同。
刘贤治下屯民占有人口的大多数。对于屯户的管理,实际是一种军管,以法治之,与秦时之法治有些相似。
这种方式在现在的五郡暂时可行。但是如果治下地盘继续扩大,百姓人口继续增加,民众成分更加复杂,单纯法治便会有失偏颇!
要想长期稳定,做到思想、行为的统一,必须有更为周全的方法。
刘贤想将儒家与法家的思想融合一体,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但是仅有想法却不足够,儒法相融需要建立一个体系,而且要长期施为才行!
施以教化的最高效手段便是广办学校,使民智开化。
无论平民还是世家,皆有受教育的资格,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民惠措施!
让百姓读书识字?刘贤有些犹豫,因为这背后牵扯到诸多问题!
在大汉,读书识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特定的阶层才能读书,原因就在于读书是一件非常费钱又不能保证见效的事情!
百姓苦于生计,温饱都是问题,而给老师的学费还有购买笔墨纸砚的费用都很高昂,普通百姓都难以承担。
虽然现在刘贤治下百姓生活稳定,生计有所改善,但是却仍不足够——每户人家的劳动力都很宝贵,脱产读书可能性甚小!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即使百姓子弟坚持读书,他们也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第53章 存疑虑,教化难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